学习帮作文大全内容页

追风筝的人收获与启示

2022-12-03 04:25:46作文大全打开翻译

追风筝的人收获与启示(一)

“小时候,爸爸的房子有条车道,边上种着白杨树,哈桑和我经常爬上去,用一块镜子的碎片把阳光反照进邻居家里,惹得他们很恼火。在那高高的枝丫上,我们相对而坐,没穿鞋子的脚丫晃来荡去,裤兜里满是桑葚干和胡桃。我们换着玩那破镜子,边吃桑葚干,边用它们扔对方,忽而吃吃逗乐,忽而开怀大笑。我依然能记得哈桑坐在树上的样子,阳光穿过叶子,照着他那浑圆的脸庞。”生活在阿富汗斯坦这一古老的城市,阿米尔和哈桑的童年伴随着追风筝的故事。而更多的,是哈桑的“为你,千千万万遍”。

追风筝是喀布尔的传统民俗。放飞的风筝在空中追逐,孩子们施展技艺,尽力用玻璃线将别人的风筝线割断,然后追赶飘落的风筝作为战利品。普什图族的少爷阿米尔和哈扎里族仆人阿里的孩子哈桑,自小便一起长大。哈桑对阿米尔忠心耿耿,阿米尔也甚是欢喜。阿米尔理所应当地接受着哈桑无时不刻的守护和心甘情愿的奉献。

而现实总是喜欢在弱者身上多刻几刀……正是追风筝的时节,阿米尔的风筝完美的划断而哈桑也一如往常追逐着哈桑的蓝风筝。故事中三位骄纵的少爷也登场了。他们在风筝掉落的小巷中围堵哈桑,并威胁哈桑只要交出风筝变了放过他。但如同往日,哈桑对阿米尔的忠心未曾改变,即使,即使在一堵墙的后面阿米尔看着坏孩子对哈桑的所作所为而丝毫没有冲上去救赎哈桑的勇气。阿米尔害怕、担忧、恐惧,百味心情在心中反复,但事实亦然如此,他看着哈桑受到了无尽的耻辱。甚至在阿米尔离去之后,想着怎样远离哈桑,远离自己不堪的内心。便是妄图忘却自己的懦弱。阿米尔得到了风筝,却将自己的手表藏于哈桑的床上,欺骗父亲是哈桑偷了手表。哈桑知道,是阿米尔放的,但是,他仍旧忠诚,承认是他偷的,也在仆人阿里的带领下离开了阿米尔的家……

后来,炮火落在了阿米尔的家乡,阿米尔几经周折来到了美国生活,他忘不了童年的记忆,决心回到阿富汗。最终得知多年的秘密,知晓哈桑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百感交集。他寻找哈桑却得知哈桑与妻子已死在战乱之中,留下一位孩子——索拉。阿米尔将索拉带回美国同家人一起生活。为索拉追风筝,就如同儿时的哈桑为阿米尔追风筝那样,“为你,千千万万遍”是哈桑的呼喊,是阿米尔的救赎。阿米尔的后半生意识到了儿时的罪过,他所追逐的风筝是自己的过错,是真诚而善良的心灵。与哈桑的美好记忆只能停留在回忆里,哈桑鲜活的,干净的心为阿米尔跳动千千万万遍。你好比我的血液,即使灼伤我的心脏,仍旧在我的全身流淌,不惜放弃自我也愿你平安祥和。这大概便是哈桑的内心,诠释着“为你,千千万万遍”。而作为主人公的阿米尔内心的阴暗纵使自己的懦弱、背叛、谎言任性,而背负了羞耻、内疚、自责。“世界上的罪只有一种,那就是盗窃,当你说谎的时候,就剥夺了别人得知真相的权利”阿米尔深深的记得这句话,是谎言从他的口中脱出,是背叛使他的朋友离他而去,一切罪恶的根源在于自己。救赎是对自己的重生,他追逐着失去的,正视着黑暗的,唯有心中升起光亮,才能唤醒光明。

正如十周年纪念版的前言“故事中有两个男孩,其中一个内心挣扎,在情感和道德上不知何去何从,另一个纯洁忠诚,天生善良而正直。我知道这两个孩子的友谊注定不会长久,而他们的分道扬镳将会极大地影响各自的生活。两人因何如此,何以如此,是促使我写完这个故事的动力”看完此书的动力在于何去何从,同时是残酷的动荡的阿富汗生活环境使得作品得到渲染,更富有感染力。读者心灵撼动,感受到了真实的阿富汗和真实的内心。我们不免自省,何人不曾有罪过,而我们又是否正视自己的过错,勘察自己的内心,没有天生无瑕的美玉只有历经打磨的美玉。人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活在现实的生活,历经着人性的洗礼,终是变成一个圆润而不伸张的谦谦君子,只求内心净土一片。

追风筝的人收获与启示(二)

在看到这本书的书名的时候,“追风筝的人”,我曾以为这是一本能让我轻松的书,毕竟风筝承载了我童年时太多的快乐和美好回忆,但是在结束阅读后,我的心情很沉重!它细腻的文字让我在阅读时并不只是一个旁观者,它让我因为阿米尔的怯懦而愤怒羞愧,它让我因为哈桑从男孩到男人不变的忠诚而感动。

《追风筝的人》这本书,我无法定义它是悲情还是温馨。文章主人公哈桑和阿米尔,他们是仆和主,是兄和弟,是低贱和高贵。

在那里,一个名为喀布尔的地方,一群孩子追着断了线的风筝,在大街小巷里追逐,哈桑却早已知道风筝会落在何处,阿米尔问哈桑他知道的原因,哈桑能肯定地回答他就是知道,还反问了阿米尔,“我什么时候骗过你?”阿米尔轻声说,“我怎么知道有没有骗过我。”哈桑对阿米尔绝对的忠诚,阿米尔给予哈桑的却只是怀疑。为此哈桑发誓,“为了你,我宁可啃烂泥。”阿米尔却还是不信,他进一步确定,“你真的会为我啃烂泥?”哈桑坚定的说,“我肯定!”然后又说,“但是你又怎么能忍心让我啃烂泥。”不谈论他身为仆的忠诚,仅仅是朋友之间,哈桑给予他的还有真诚,这不是因为阿米尔拥有的财富,仅仅因为两个孩子之间的友谊!

在阿米尔通过赢得斗风筝比赛得到父亲的认可时,哈桑承诺阿米尔一定会追到风筝,“为你,千千万万遍!”哈桑总是说着这句话,这句让多少人感动的忠诚之言啊!哈桑的确是当地追风筝的高手,风筝追到了,但哈桑却被几个年龄大些的孩子侮辱,阿米尔躲在暗处亲眼目睹了一切,他却不曾挺身而出保护哈桑。到底是他的怯懦还是他身为主的身份在作祟?或者这只是人性的一部分?故事还在继续,阿米尔开始被羞愧和痛苦折磨,陷入了对自己自私、怯懦的自责中而不能自拔。为了逃避这样的情绪,他将莫须有的偷窃罪名强压在哈桑的身上,让父亲赶走他们,哈桑也毫无怨言地承认了偷窃行为黯然离开。对哈桑的背叛使阿米尔付出了人生中最惨痛的代价,二十六年的沉重的罪恶感、悔恨与痛苦一直折磨着他。这也暴露了人性的虚伪和脆弱。风筝在阿米尔的回忆反复出现,每次看到飞翔在高空的风筝,都会提醒他的友谊、成功、痛苦和失望以及他当初对哈桑的背叛。

以至于多少年后,阿米尔知道了哈桑与他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那时,哈桑早已因为守护喀布尔那所阿米尔的房子而死于塔利班残暴分子的枪下。哈桑离开了,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还在充满硝烟的喀布尔等待他去救赎。

阿米尔小时候因为战争不得已与父亲逃到了美国,他们在美国开始了新生活。阿米尔从小就爱写小说,但阿米尔的父亲并不支持他,认为这是他懦弱的表现。到了美国他还是没有放弃他一直追寻的梦想。在经历战争又到异乡奋斗的他们把美国当作一个埋葬往事的地方,但阿米尔却没埋葬梦想和当年与哈桑相处的点点滴滴。一个下午,阿米尔接到了来自父亲生前好友阿辛汗的电话,就是那时他得知了哈桑的身世与索拉博的存在。阿辛汗给他指了条明路:“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阿米尔战胜了怯懦,冒着生命的危险,从被塔利班占领的喀布尔救回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在异国他乡,阿米尔和哈桑的儿子放风筝,他向索拉博赞扬哈桑,也承认了自己一直逃避的事实——哈桑的勇敢!在与另外一只风筝相斗取得胜利后,阿米尔承诺会为索拉博追回风筝,他说着当初哈桑对他的忠诚表白,“为你,千千万万遍!”

一个人拥有自己的灵魂和人性,同时它们筑成了自己的梦想,梦想引领成长!《追风筝的人》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哈桑梦想着母爱、友谊、自由;阿米尔梦想着父亲的认可、自己小说的成功、遗失的美好人性;阿米尔和哈桑的父亲梦想着事业、利益……不论你的梦想是否高尚,是否远大,即使是一次考试0。5分的进步,即使是一份独立完成的晚饭,更甚是一次成功的登山,请拥紧它们,向着阳光奔去,冲着未来跑去!不用怕,不用退,不后悔,不孤单!因为成长一路,梦想相伴!

追风筝的人收获与启示(三)

(一)

这是一个很感人的故事,讲述了阿米尔和哈桑的“友谊”故事。

哈桑愿意为阿米尔做任何事,而阿米尔只是把和他一起长大的哈桑当作一个没人陪他玩时的玩伴。而且,阿米尔还暗暗嫉妒哈桑,嫉妒父亲对哈桑的照顾,直到把哈桑给逼走了才肯罢休。

哈桑对阿米尔是全心全意的,他愿意为阿米尔做千千万万遍同样的事。哈桑一直把阿米尔视为朋友,阿米尔因为自身原因不和他玩,哈桑只想着自身的原因,想让阿米尔告诉他他哪里做得不好,他要改正。

我替哈桑感到惋惜,遇到了这样少爷、“朋友”,真是荒废了一颗纯真的、忠诚的心,“好心遭到驴肝肺”这句话用在这里,正合适。

如果我能和哈桑做朋友的话,我会好好地对待他,更不会去嫉妒他。

哈桑虽然没上过学,身体上也有一点小小的缺陷,但是他的内心是好的,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阿米尔做的。这样的朋友,确实十分难得,如果遇到这种愿意为朋友付出一切的人,一定要好好珍惜。

要好好对待那些真心对待你的人,不管他们外表怎样、家境怎样、待遇怎样。为这些而失去一个朋友一定会令你非常后悔的。

不要听一些人的花言巧语,那不一定对你有什么好处,但是有个忠诚的朋友,会让你受益一生。

(二)

这是一个关于友谊的故事,十分震撼人心。

友谊的力量是强大的,它可以“迫使”人做任何事。阿米尔其实并不是真的不喜欢哈桑,只是嫉妒心太重了,不想看到自己的父亲喜欢仆人家的孩子,所以——才会做出那样冲动的行为。

阿米尔是真的不喜欢哈桑吗?一定不是的,朋友之间也会有互相嫉妒的时候,但是不要先做出冲动的举动,而是要先祝福对方,再向对方“取取经”。冲动一时会毁掉所有的成果的。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保持冷静,不应该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失去一个忠诚的朋友。那可是一笔很大的损失。

要知道,拥有一个忠诚的朋友是很难的,那可不是用钱可以换得来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朋友,但是不一定每个朋友都是忠诚的朋友、值得信赖的朋友。

阿米尔也一定认为自己当年的行为是不对的,所以后来才会关注哈桑,这起码也能证明他们俩是朋友。

阿米尔和哈桑,不能说谁对谁错,但是他们两个的心都是好的,都是为了对方着想的。

好朋友,就是要为对方着想的,体谅对方的,能在关键时刻帮助朋友的。

好朋友是一辈子的财富。

(三)

谎言往往是人们最受不了的一件事,是人们喜怒哀乐的一个重要原因。

阿米尔之所以会做出收养索拉博的决定,也是因为那一直有个骗局,他父亲与拉辛共同创造的一个骗局。接受谎言也许不会感到怎样,但接受谎言背后的事实都是十分困难的。说出谎言是对自己人格的侮辱与否定。

谎言只是为了自己一时的面子,却没有考虑到谎言被揭穿后人们会怎样想自己,会怎样评价自己。

为什么人们会接受不了谎言呢?原因应有以下几点:

1、不敢相信那样的人会做出如此荒唐的事。

2、不敢相信真正的事实竟然是那样的。

3、这个事实实在是让他(她)接受不了,现实太残酷了。

无论如何,说谎是不好的,不要随便对别人说谎,对别人隐藏真相会使自己与他人都不好受,还会让自己觉得对别人心里有愧疚,觉得自己对不起别人。既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又何必隐在心里不说出来呢?也许说出来了,两个人(或多个人)可以一起解决,而自己一个人留在心里不说出来,又有什么用呢?这也不是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呀。

有了问题,就要去解决,而不是保留问题,自以为那个问题自己已经挺过去了。

人却会在不知不觉间说出谎言,隐藏真相,我认为,这才是最可悲的呢。

追风筝的人收获与启示(四)

放下了手中的书,“为你,千千万万遍”这句哈桑写给主人公阿米尔的话一直在我的脑海中浮现。

故事是这样的:主人公阿米尔从小便与仆人哈桑一起玩耍,他们总在白杨树上玩镜子、用弹弓玩耍、在“病玉米之墙”上聊天……他们情同手足,然而,他们的性格大不相同:阿米尔胆小懦弱,哈桑坚强勇敢,而阿米尔的父亲更欣赏后者。因此随着阿米尔的成长,阿米尔对哈桑的嫉妒也随之加深。最后,他们的关系因一场风筝比赛而破裂。比赛胜出之后,哈桑在去拿战利品的路上遭到一群阿塞夫人的强暴,但是阿米尔却因为懦弱没有去救哈桑,而是躲起来眼睁睁的看着哈桑被强暴。后来,阿米尔总是害怕看到哈桑,于是他设法陷害了哈桑一家:在生日会上污蔑哈桑把礼物偷了,顺势把他们赶了出去。

因为战争的爆发,阿米尔一家只好逃离阿富汗到美国生活。阿米尔在美国读书、挣钱……认识了索拉雅,并与她组成了自己的家庭。原本以为生活就这样一直下去,可有一天,拉辛汗——阿米尔父亲的朋友打电话给阿米尔,并告诉他“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为了救赎自己当年犯下的错误,阿米尔再次回到了阿富汗。回去之后他偶然发现:原来哈桑从没责怪他,一直当他是自己真正的兄弟!为了拯救哈桑的儿子索拉博,阿米尔历经重重困难,最后成功救起并收养了他。可索拉博因为不幸的遭遇不和任何人说话,直到他在公园里追风筝时才对阿米尔露出了微笑。

故事中令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哈桑对阿米尔的友谊。在刚出生时,哈桑会说的第一句话便是“阿米尔”,这也意味着哈桑对阿米尔的爱。再后来,被阿米尔陷害后的他并没有因此而埋怨,而是表示理解并写下了“为你,千千万万遍”这样一句话。他愿意为阿米尔做千千万万的事,愿意为阿米尔而牺牲,这样的友谊是多么伟大啊!

友谊是世上难能可贵的情感,就比如我和我的好伙伴吧。她总是帮我,有件事令我印象特别深刻:那是一次期末考后,我拿着成绩回到家。妈妈一看到我的成绩便问:“怎么考的这么差?是最近总是玩手机吧?”我小声地回答:“没有……是这次有点难……而且……”“行了别说了,下次再这样就别怪我惩罚你了。”妈妈说完便转身离去了。看着妈妈的背影,我越想越觉得委屈。于是我出了家门,在附近的街市漫无目的地走着。走着走着,突然倾盆大雨,雨中还伴随着几道闪电。我立即跑到一个屋檐下,勉强避一下雨。就这样躲了半个小时,大雨依旧倾盆而下。我拿出手机,本想打给妈妈叫她带伞,想了想还是打给了我的好朋友。“什么!你现在在外面啊?雨那么大,你没被淋湿吧!”她惊呼道。“没有,你可以来接一下我吗?我没带伞。”“好的我知道了,你在那等我!”说完便挂了电话。

过不多久,便看到她一路小跑着过来了。她看到我,皱着眉头问:“你怎么一个人出来了?”“我……就出来走走。”我含糊着说。“别骗我啦,看你这表情,发生了什么事啊?”于是我便把事情跟朋友说了。“哎哟,我还以为是什么事呢,别伤心了啊,既然这次没考好,那咱们下次考个好成绩就好啦!这样伤心是没用的。还有啊你这样出来,你的家人会担心的,下次可不许这样了。我送你回家吧。”说完我们俩便慢慢地向家的方向走去。“谢谢你。”我感激地对她说。“谢什么呀,这是应该的,谁叫我们是朋友呢!”她笑着回答。

虽然我们之间的友谊很平凡,但也正是因为这些平凡的小事,温暖了成长路上的我!

追风筝的人收获与启示(五)

为你,千千万万遍。这句话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这部由卡勒德。胡赛尼写的名著让我的心灵受到激荡,它竟是这么的让人不忍卒读,有对国家与民族的思考,对善与恶的思考,对人性的思考。它更像一个警钟,有振聋发聩之效。

在阶级社会里,人一出生便是不平等的。阿米尔一出生便是少爷,理所应当的地享有荣誉,财产和来自一切亲朋好友的尊敬,恭维,而哈桑只能是少爷忠实的仆人,并且天生兔唇,奴性观念深入内心。就像他的爸爸哈里一样是阿米尔爸爸的仆人,他们是朋友,但更是主仆。阿米尔开口的第一个词是“爸爸”,而哈桑开口的第一个词却是“阿米尔”。这让我难过,每个人开口的第一个词不应该为自己的至亲吗?

有优越性的阿米尔不止一次捉弄哈桑,用文盲来讽刺哈桑,甚至让哈桑吃土来证明对自己的忠诚。其实,阿米尔的并没有这么强势,甚至有点懦弱。他嫉妒哈桑,只能通过这种伎俩泄泄私愤,因为父亲不仅仅爱着他,还爱着哈桑,哈桑的每一次生日他都不会忘,有什么好事总想着哈桑。哈桑是那样勇敢,善良,淳朴,甚至当你跟他说话时,就感觉自己是个大骗子。阿米尔偶然间听到父亲说:“一个不肯为父母挺身而出的人,长大后必然是懦弱的,要不是我亲眼看见他从他母亲肚子出来,我真不敢相信他是我儿子。”当然,阿米尔的心被刺痛了。谁不想拥有一份独一无二的爱啊!在风筝节那天,为了唤回父亲只爱他的机会,他买了风筝,干掉一个又一个的对手,如他所愿,他拿了第一。但是要把风筝追回来,他才算真正的第一,哈桑就是那个追风筝的人。一直到天黑,他在一个死胡同里找的了被一帮混混欺负的哈桑,条件是只有把追到的风筝交出来,才能幸免于难,哈桑却誓死捍卫。阿米尔内心的懦弱跳出来了,尽管每次他有难,哈桑总是挺身而出,他不一样,他怕,最终他退缩了,默默地离开了那个地方。哈桑拖着风筝,黑色的血地在雪地,刺眼之极。阿米尔有意无意地轻描淡写。

阿米尔,你以为哈桑没有看见不远处的你吗?你也真是懦弱啊!你为了逃避自己的愧疚,把自己的钱和手表压在哈桑床下,以盗窃之罪撵跑了他。你每晚夜不能寐,悔恨着遗忘着,那张温驯的脸却始终挥之不去。你终于离开了这去了美国,有了事业,爱情,却没有孩子,或许这是上天对你的惩罚吧。你从拉辛汗口中得知哈桑已死。你当然痛彻心扉,世界上总有那么一两个人好无理由的爱你,从此以后再也不会有了。

因恶通向善,是你的救赎。其实哈桑是你同父异母的兄弟,他的儿子在你的故国。你从美国回来了,那凋颓的断壁残垣不是你小时候的故乡。你冒着被大兵杀死的危险见到了哈桑的儿子。在决斗中,你肋骨断裂,人中裂开,肺被刺穿,就连结实都被打了出来。你却大笑,内心无比舒畅,你的愧疚终于有地方发泄了。还记得你用石榴击打哈桑,让他来缓解你的愧疚,哈桑却将石榴砸向自己的脑袋,石榴汁像血液一样从哈桑脑袋滴下,又是一阵刺痛。最终,你收养了哈桑的儿子,你的风筝追到了。

血淋淋的情节直击人性,“懦弱”,“自私”,“逃避”这些字眼都是我们所讨厌的,但它们又时常出现在我们身上。或许每个人都有罪,他那么不愿让人言说,因为懦弱,因为嫉妒,因为要保护自己。不言,尘封过去是大多数人都会做的。中国的荀子有性恶伦一说,人之初,性本恶。懦弱或许是我们的天性,没能保护我们应该保护的人,确实是一种罪恶。由恶向善,追寻美好,追寻内心的风筝是我们应该做的。你忍心看到一个纯洁无暇的人对你说着:“为你,千千万万遍。”当他遭难时,你却袖手旁观吗?在道德与利益的博弈之间,你又会如何选择呢?

赎罪,是西方人的信仰,但中国人也应借鉴。我愿以赤子之心挽回被我伤害伤害之人受伤的心,似春日里第一片雪花融化,渐渐春回大地,追回儿时那遥远的,美好的回忆,让那风筝在我心头一直飞翔。

追风筝的人收获与启示(六)

一年以前,我就读完了《追风筝的人》,这是一本令我极为震撼的小说,也不知为何,是一本一直以来让我没有勇气再读一遍的书。这本书意味着背叛与救赎,失去与复还,也意味着我们心中那永久的过失。也许我们追回这一切时,我们再也回不到过去,但意味着我们已经可以释怀,去追梦,去前行。

这本书讲述了男孩阿尔米与哈桑的故事。阿尔米是一个阿富汗富人的儿子,而哈桑确实阿尔米父亲仆人的儿子。他自打出生以来说出的第一个词就是“阿尔米”。他为了阿尔米,牺牲了自己。阿尔米诬陷了哈桑,背叛了他,让哈桑与自己分路而行。阿尔米和父亲去了美国。当父亲已经去世,阿尔米和妻子已经结婚后,他接到了儿时父亲朋友拉辛汗的消息,希望阿尔米能在他临终之前见他一面,把真相传递出去。阿尔米回到了阿富汗,也知道了一个惊人的秘密,哈桑是他同父异母的弟弟,但他已经被枪杀了。和妻子有一个儿子索拉博,希望阿尔米可以去找到他救出他并接他到美国。阿尔米怀着自己和父亲对往事的愧疚,踏上了救赎的道路,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救出了索拉博也拯救了自己。

在这本书中哈桑也让阿尔米和索拉博的心灵在一定程度上走到了一起。他一辈子都认为阿尔米是他最好的朋友,直至死亡都与阿尔米有关。他让自己痛苦也不愿让他受伤,他懂得阿尔米内心中的脆弱,但也正因哈桑的勇敢,阳光,向上让阿尔米自卑、封闭、孤独。很多人带来了懦弱,胆小,没有担当的感觉,我的看法与之不大相同,我觉得阿尔米自小生活在别人的阴影下,他没有自我也无法拥有自我。他的父亲曾说他无法保护自己,但我觉得他的一切行动都是在保护他的心灵不在受伤。也许是他破坏了一段自己最最纯洁纯粹的友谊,但他也不是所谓“冷血动物”,他是内疚的,在书里,我记得特别清楚他说过这样一句话“但我认为,我不在乎别人的过去,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也有过去。我全都知道,但悔恨莫及。”

连接起整本书的一句话就是“为你,千千万万遍”。从哈桑对阿尔米再到阿尔米对索拉博,这是爱的传承与接待,虽然已经不能回到当初,但可以开启新的道路,以另一种新的方式去回答,以另一种方式去为另一个人“千千万万遍”。在《时光倒流的女孩》中最著名的一句话便是“所有你失去的,都会以另一种方式与你重逢”,我想所有我们做错的,都可以以另一种方式去弥补吧。这如同缝织,尽管会缝好但仍会留下一道痕,这是往事的疤痕,心灵的疤痕,也是美好的回忆与祝福。我相信一切疤痕都是变了样的祝福,也回归到了书名,风筝。这风筝对于阿尔米来说是心灵的治愈,做事的弥补,往事的回忆,自我的人格,更是期待的祝福,去勇敢地追吧,追寻那心中的风筝,追寻那不可告人的秘密。因为,无论那风筝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都值得我们跟随它的脚步,去探索,去传承……也只有这样,才可以找到自我,并非表层那个自我,而是在那个最深处的自我,脆弱的自我。

在书的最后,让我记忆很深的一句话“因为每逢春天到来,它总是每次融化一片雪花;也许我刚刚看到的,正是第一片雪花的融化。”这是索拉博与阿尔米之间的误会融化的第一片雪花。也是阿尔米对哈桑的怀念,“为你,千千万万遍”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段过去,但这段过去会指引着我们找到那风筝,并勇敢地追逐内心的那个风筝,那个最圣洁的风筝,最纯真的我们!

我追。

追风筝的人收获与启示(七)

“为你,千千万万遍”,这几个字打动了我。当这句话在我脑海中响起,我仿佛看到了那样一个场景。几只风筝在天上飞翔,追风筝的少年们在蓝天下奔跑。他们不知道风筝会飞到哪里,只为了心中的信念,不断追逐。

《追风筝的人》这本书讲了一个救赎故事,其中风筝是全文的线索,风筝的线越放越长,串起过去和未来,牵引出两个主人公的回忆。这本书描述了两个阿富汗男孩的人生轨迹,他们身份悬殊,性格也有很大差异。哈桑是阿米尔的仆人,他忠诚,善良,而阿米尔则有些胆小,懦弱。在一次割风筝比赛中,哈桑和阿米尔也是像往常一样无忧无虑地玩耍着,最后阿米尔赢得了这场比赛,没想到哈桑的悲惨命运却从此开始了。风筝在天上飞,哈桑为了追回风筝,守护住那份荣誉,被几个坏人欺凌侮辱。而那时候的阿米尔目睹了这一切却因胆小懦弱逃跑了,没能履行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地承诺”。并且,阿米尔隐瞒了这一切。从此,他们的友谊破裂了。阿米尔无法直视内心深处那个自私懦弱地自己,无法直面现实,那一切让他寝食难安,最终用谎言将哈桑逼走。

“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美好总是转瞬即逝,而我们却时常不懂得珍惜当下。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是多么司空见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复杂深刻,但也经不起敲打,或许只是一个神情,一句话,都能让一份真挚的情谊消散。时间或许能淡退曾经的伤痛,但永远不能毁灭伤痛,稍不留神,可能还会加重伤痛。那些我们不愿意提起的岁月里,是否也会隐藏着谎言的伤痛。

书中有这么一句话:“被真相伤害总比被谎言欺骗的好,得到了再失去总是比从来就没有得到更伤人。”成长的过程中总是会有遗憾和后悔,每一个都会犯或多或少的错误,而这些错误,有时候我们都不曾去思考它是否能被改正,只是一味害怕过错,就用谎言来掩盖,有的一掩盖就是一辈子,渐渐地习惯这一切。

每每感动于哈桑的忠诚善良,阿米尔懦弱胆小的形象在我脑海中便更加深刻。一想到如果哈桑知道阿米尔背叛的事实该有多难过,内心久久无法平静。当时,我痛恨阿米尔的懦弱逃避,违背了最初轻易许下的诺言,没有珍惜那一份友谊,甚至很想质问为什么他能够成为这本书的主人公。可后来又不得不领悟到,这正是人性的脆弱,或许是我们习惯对别人过于苛刻。试想如果自己是阿米尔会怎么做?我们必须审问自己。

“如果能重来,你会如何选择?”这句话阿米尔也不停地在审问自己,童年时期的他沉溺于苦痛无法自拔,那些回忆一直伴随他长大。这本书的后半部分写到了战争,描写了战争的残酷使阿富汗无数的家庭破裂,无数的孩子失去了美好的童年。当主人公阿米尔再次回到曾经的这片土地,发现整个国家已经变得支离破碎,望着那些孩子想到了曾经的自己,终于觉醒的他踏上了救赎的道路,毅然决然替哈桑报仇,为国家报仇。最后,他看到了最初的美好景色。

看完整本书我才慢慢觉悟,这世上有种东西叫成长,有种信念叫忠诚。所有犯错者都有两种选择,一种是逃避,一种是救赎。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往事已逝,而未来仍可改变。在迈向成熟的道路上,面对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时常迷茫,或许犯下许多过错。但这些过错能够救赎,可以挽回,真正要做的,是敢于面对,倾听自己的声音,去改正,成为更勇敢的自己。

或许,成长就在这一瞬间。

追风筝的人收获与启示(八)

我们都曾错过,痛悔过。曾今的欢声笑语,化作空中大大小小的风筝,等待着我们追逐。救赎,让自己再次站起,面对自己,承担责任,在追逐中成长,成为自己期许的模样。

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家仆哈桑情同手足。然而,一场风筝比赛后,一切都变了。哈桑遭遇强暴,出于懦弱,阿米尔未去“营救”,未尽到一份对朋友的责任。而这些,都被哈桑看在眼里。他并未责备他,而是尝试着理解。在哈桑心里,他愿“为你,千千万万遍。”但畏惧的阿米尔却早已无颜面对朋友。一场陷害,逼走了哈桑……阿米尔感到自责和痛苦,无法原谅自己对哈桑的背叛。直到接到拉辛汗的电话,他重回故土,终于勇于面对,挺身而出,走上救赎的路途。

对于阿米尔而言,风筝隐喻了他人格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和哈桑如影随形的日子,就这样,化作了一只风筝随哈桑在风中飘扬。“追风筝”是阿米尔实现救赎的途径,亦是获得成长的必经之路。风筝早已成为他成长旅途中永恒的物件。他奔跑着,健步如飞。因为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为那个健全的人,成为他心中的阿米尔,获得真正的成长。救赎,是从稚嫩到成熟的蜕变,从软弱到勇敢,退缩到奋起,寻思着,都是对自己心灵的一次净化。重尽那份责任,与风筝并进。直视自身,在正义和良知下,再度成长。

起初,我以为那个追风筝的人仅是阿米尔。一场风筝比赛,他的懦弱使他失去了最好的朋友。一切都来得太过突然,恍惚间,在他心口烙下最大的伤痛。他尝试着追逐那风筝,尝试着救赎。渐渐地,我发现,在阿米尔的身上,或多或少,残留着我们的影子。或许,我们都是那个追风筝的人儿。

与我们而言,风筝是象征性的。它既可以是亲情、友情、爱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诚实。脑海中的风筝,在我十一岁那年升起了。在我的记忆中,有这样一个身影。她,生性纯良烂漫,骨子里却透着幽默,古灵精怪。我们俩一拍即合,很快便成为了朋友。在最美的两年时光里,我们一块儿度过。一起哭,一起笑,一起被训,一起被罚……说实话,尤其怀念那段日子,总感觉那是最美好的相遇。那时的你愿意为我,千千万万遍,我却未曾珍惜,感觉这一切来得理所当然。当然,也注定光景惨淡,最终坠入无尽深渊。

还记得吗?破碎的那一刹那,我哭了。同书中里的人物一样,感到惋惜与痛悔。刺破了恬静,粉碎了憧憬。梦醒了,才觉得伤痛。那时俩人闹得不大愉快,相顾无言。在我的天空中,升起了一只风筝。在风中飘扬,在眼前回荡。可是逝去的终究是不会再来了。沉浸在失意与落魄之中,我仰望这只风筝,思量着怎样救赎。是的,逝去的不会再来。

或许,正确地面对曾今的痛悔,接纳现在的自己才是救赎吧。在补救中成长,在成长中蜕变。

时间渐渐久了,我心中的坎儿也就随之有了着落。成长的路途中,我们不断地向天空放飞大大小小的风筝。望着远方的风筝,我们追思,我们仰望,在追风筝的路途中,我们释怀整一个世界。途中,有踌躇、有彷徨,亦有疲乏与牵挂。但最终我们都会试着改变,随之成长。或许,这便是最好的结局。

生活中,每一个人都会经历从无知到成熟的成长过程。对于我们来说,“追风筝”会成为我们成长旅程中的石板桥,而风筝则是见证者,看着我们一次次地成长,一次次地蜕变。将风筝嵌入思绪,给予自己一次心灵的净化。

在救赎中成长,与风筝并进。让它见证你我的成长,日月的蜕变。

快看,起风了。那风筝再度升起。

追风筝的人收获与启示(九)

为你,千千万万遍

我曾对阿富汗地区的人民、政府、历史毫无兴趣,认为那里民不聊生、政府无能,是一个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荒凉国度,直到我翻开这版书的封面,细细阅读品味这本书,才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原来阿富汗也曾富饶美丽。

这本书的故事通俗易懂,情节并没有扣人心弦和跌宕起伏。故事的主线条讲述的是阿米尔少爷与仆人哈桑之间的故事。从小,他们便情同手足,生活也充满了美好。但这平静的美好在一场风筝比赛后被打破了。阿米尔为了赢得爸爸的好感而勇夺冠军,哈桑则拼尽全力去追第二名的风筝以证明阿米尔的战绩,为阿米尔少爷赢得荣誉,却在途中被恶少阿塞夫等人侮辱了,躲在角落里的目睹了全部过程的阿米尔,并没有勇气出手相助,而是自私胆怯地逃走了。

事后,哈桑毫无怨言,仍然一如既往地用忠诚对待阿米尔,仿佛什么也没发生过。然而内心善良却又自私的阿米尔却因此事每日接受着良心的审问,十分煎熬。他不敢面对哈桑,为了逃避自责,他希望爸爸将阿里和哈桑解雇,却被爸爸严词拒绝。最后他下狠心将亲戚赠送给他的钱和生日礼物塞在哈桑的床下,并向父亲诬陷哈桑偷走了他的东西。

哈桑内心明白,坦然承认偷窃,和阿里搬离阿米尔家……

读到这里我不禁想象当时的情景:忠诚的哈桑在冰冷的屋子里,在养父阿里面前如何劝说哭喊着求他不要揭发阿米尔少爷的谎言,因为哈桑曾对阿米尔少爷说过:为你,千千万万遍!

我不由得感慨万千:哈桑对阿米尔忠诚无二,甚至可以为他牺牲一切,而且将阿米尔当朋友与兄弟。阿米尔却没有,或者说是没有全心全意地对待哈桑,因为在出生的那一刻起,他们的身份一个是主人,一个是仆人,各自的命运就已经被一把他们所不能理解的刀刃分割开来。虽然他们有着超越主仆关系的友谊,是朋友,如兄弟,其实他们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当然这是个不能说的秘密)。当阿米尔目睹哈桑被欺辱时,他选择自保,选择逃避;但哈桑却为了捡拾阿米尔的战利品——风筝时,毫不畏惧地与对手恶少阿塞夫等人搏斗较量,导致被凌辱。甚至,当大家都在强调他与阿米尔只是主仆关系时,哈桑的内心仍然认定他们是朋友。而此时角落里的阿米尔听到时却没有半分感动,此时他内心的友谊已经被懦弱彻底吞噬,成了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

后来,阿米尔移居美国,也曾美丽的阿富汗正经历着战乱。当阿米尔听到哈桑和他的妻子死亡的噩耗时,他是那么的伤心;而得知哈桑到死都没有背叛自己时,他又是多么的吃惊。终于,阿米尔得知了那个秘密:自己和哈桑居然是亲兄弟!当时,他犹如跌入了万丈深渊,阿米尔终于觉醒了,开启了他的救赎之旅……

这个故事是美丽又残忍的,但最终是圆满的,因为人性得以救赎。也许,有些人曾经与他人称兄道弟、成群结队、意气风发,而当朋友遇到危险、灾难,身处困境时,他们便会自私逃避会懦弱,甚至戴上虚伪的面具。再回头看曾经似乎牢不可破的友谊,已经轰然坍塌。

小说用普通的故事和冷峻的叙述直击人性的弱点,但也给人指明了出路和希望:人在犯错后,只要良知尚在,就不会面目可憎,仍然可以迷途知返。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风筝,它代表的意义却不一样。我想,无论你心中的风筝是什么,它必定是美好的,它定会将我们引向远方。

让我们勇敢地去追逐心中的风筝,而且坚定地说:为你,千千万万遍!

追风筝的人收获与启示(十)

最初被这本书吸引,只是简单地因为看到了它绚丽的封面:夕阳从地平线上一步步退去,大朵大朵的云就这么团在天上,天空接纳了一只风筝,它的剪影从橙红和樱草色的云上映出来,给人以温柔的暖意。事实上,这本书的内容也确实给人以无限的暖意。

书中虽然不乏惨切的篇章,但是残忍过后,总会有加倍的温柔。作者卡勒德胡赛尼沉着地处理着温情与恐怖,让我一步一步走进阿富汗,走进那个被硝烟蒙住的世界。

但越是走进,越是了解,我却越是感到无措。因为从未体会痛苦,在面对这个世界时。

战火纷飞下的阿富汗远比想象中的艰难。

我发觉自己不了解贫穷:车子驶进喀布尔,触目皆是废墟和乞丐,那些乞讨的人,身披破麻布,伸出脏兮兮的手,乞讨一个铜板,那些孩子,又瘦又小,不过五六岁的样子,却面露冷漠。

我感到自己不了解饥饿:喀布尔的街头集市上,一个男子怀抱着自己的义肢,在为自己的义肢买卖讨价还价,他金鸡独立地站着,一条腿从膝盖以下不见了,没有人会愿意这样,但他别无选择,不卖,就意味着面对饿死的儿女。这是被饥饿逼疯下的自救,是无奈的生存之举。

战争残酷,它带走了所有人的所有,包括阿米尔曾经在故乡所拥有的一切:金钱,住宅,地位,还有亲人。但那片土地上的人们别无选择,他们生在那里,注定要因为贫穷和战争与家人一起忍受饥饿,分担恐惧,深味痛苦。他们只有学会接纳,也只能接纳,才有勇气活下去,才能活下去。

阿米尔缓缓走进的已经不是童年里美好的喀布尔了,而是盛放着一曲悲歌的修罗地狱。虽是如此,阿米尔还是闯了进去,义无反顾,就如童年的风筝比赛上,勇敢地追。这一次,为自己,为哈桑,千千万万遍。

二十多年前的一只风筝的追逐,他失了哈桑,也失了自己。哈桑落难,而他的无知,懦弱,自私,让他不敢上前。而最终选择的逃离,也将哈桑推得越来越远。但是这次,他不想再逃避,故地重游,物是人非,他要做得太多太多,他的救赎就像是为一个疲惫的故事疗伤,故事很长很长,但他不会放弃。他要学会接纳,学会接纳自己所有的耻辱。然后,对它们一一负责。

接纳不是一味地妥协。一如成年后的哈桑为了从阿塞夫手里救出哈桑的唯一血脉——索拉博,他害怕阿塞夫手中代表绝对暴力的不锈钢手套,但他和阿塞夫都没有退缩,而是在友好谈判无果后,奋起反抗,趁机逃脱。我想,当阿米尔决心面对自己的童年阴影时,他就迈出了第一步,他就离自我完整的人格又近了一点。

这让我想起一路走来,我一直长大,却一直无法提升的数学成绩,因为这一门科目,我害怕过,排斥过,厌恶过……但是兜兜转转,它依旧在那里,不会因我的态度而改变,反而越来越重要。再看看我的数学成绩,与其说是我甩不掉数学,不如说是数学甩不掉我这只理科小白,这样想,好像接纳它也没有这么难,不是因为学不好而只学这一门科目的无条件妥协,而是理性的分析利弊后跟它和平共处,这样无疑更好。

阿米尔要接纳与童年相差甚远的喀布尔,要接纳自己童年的阴影,要接纳阿塞夫的冷漠,要接纳父亲离世的痛苦……而在这之前,最重要的,他要接纳这个不美好的自己,只有接纳了,才算开始救赎,才能开始拯救自己残缺的人格。和阿米尔相比,我所面对的困难显得微不足道:理科不好,不会有生命危险;没有作品的灵感,不会有人恨我;考试考得不理想,不需要忏悔一辈子。可我还是无法每次都释怀,每次都接纳。

所以说,接纳可能是那么美好的东西,却不是人人都能享有的。迫切的想拥有它,但是有时候真的不可以。想要放弃,可看到书的最后的一段话,只有两个字,他说:我追。

那么就追吧,十六岁的第一个愿望许给自己:

愿学会接纳,愿一直,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