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帮作文大全500字作文内容页

介绍家乡的风俗的作文500字

2023-03-06 11:33:57500字作文打开翻译

介绍家乡的风俗的作文(一)

大年初一

文|高玉睿

自古以来,过年就是中国人的头等大事,有着专属的仪式感,那么在晋城,有关大年初一的习俗,你知道多少呢?

开门炮的习俗由来已久。初一早上起床后,先把房门打开,放三个鞭炮,名曰“开门炮”表示开门大吉,而且同时还要说一些吉利的顺口溜。“开门炮”放的越响越好,要求三发都响,声音洪亮,才最吉祥。意味着可以解除一年的疾病晦气。放的过程中不能断响,否则不吉利。如果放了个哑炮,要马上说“闷声发财”,再立即补放一个。

放完开门炮后,就要点燃年火,年火又称蒸火、旺火、年柴。点年火的习俗在晋城由来已久,有人说是为了驱邪避灾,有人说是为了图吉利,还有人说是为了求财求福。虽然这些说法都没有经过考证,但点年火确实是老晋城人过年必不可少的习俗。年火是在年三十就最好的,首先得在院子中心选好位置,然后将豆秸、玉米棒芯铺在最底层,接着将干柴、桑树枝堆在上面,搭成一米左右高度的年火,寓意为财源广进、吉祥如意。孩子们还要围在年火。周围烤口里馍馍,据说大年初一吃了在年火上烤过的馍馍,一年肚子都不疼。

点完年火,紧接着摆满一桌子贡品开始献老爷了。和老百姓们的生活贴近的都是一些小神仙,灶王爷当然少不了,一家之主自然有一份贡品;门神也不用说,作为日日夜夜守卫家门的神,他也自然有一份贡品。还有一位小神,他是管理一方土地的土地爷,他在众神仙中可能是品级最低的,一般在寻常百姓家中的一张方桌下面,在摆满献贡宴请各路神仙的同时,也不忘取一个小碗,放入一些贡品,然后伸手将这个小碗随意地放入桌子下面的地上就算是对这位土地爷的款待,献完神后再放一个鞭炮,意味着红火的新的一年开始了。

介绍家乡的风俗的作文(二)

(林靖)

“蓝蓝的大海,大海最美;晴朗的天空,白云最美……”这首歌歌颂了我最最亲爱的故乡——威海。威海是一个沿海小城市,但是它有着许多不同的风俗,多彩多样,我也尤爱它的不同风格,时而神秘,时而静美,而我,喜欢船和海。

在威海最有生命力的就属船了。渔民们把它看成自己的好伙伴,是赖以生存的依靠。因此,为新船点睛则成了最有意思的事。我来到港口,只见有条船在岸上,正在奇怪之时,又注意到了船头上似眼不是眼的凸起,那个凸起有一个黑圈,黑圈里面净是白色。

我靠近了一点儿,发现一旁的平房里走出来了一队人,领头的最风光,大概是船主。他的手里有一支沾了不少墨的大紫毫,后面是一队极整齐的锣鼓队,一群人把新船围了起来。大红的鞭炮登场,噼里啪啦,好不热闹!有人上前一步:“某船长择今黄道吉日,将……下面请船主为新船点睛!”又是一串大红的鞭炮,噼里啪啦。只见船主上前一步,毫不掩饰他的开心。众人一起鼓掌,我也跟着鼓。船长手持大紫毫,一步步极认真、极严肃地走到船头前,躬下身来,右手持笔,给那两个凸起在正中点了两笔。

鞭炮再次登场,噼里啪啦。这是一个极富生命力的新生灵诞生了。众人喊着“大吉大利”的号子,一齐给新船披红挂绿,直到满满当当,再也挂不上什么了为止。有人喊了一声:“来!大家一齐把新船推下海去!”众人你肩抵我肩,我肩抵他肩,一步一步地把没有浸过一点水的新船推下海去。船在水里,似乎真的是一条灵动的大鱼,摇着鱼尾,在说你好,仿佛在这世间又有了一个崭新的生命,一个鲜活的灵魂。

这样的风俗,是独特而别有意义的。我也好像一条鱼,默默游在大海中……

“威海,我爱你!”

介绍家乡的风俗的作文(三)

“民俗文化之大观,水乡风情之博览”。说的就是我的老家泰州姜堰。姜堰区有着“溱潼会船甲天下”的美誉。今天我就带你们领略一下姜堰最具特色的风俗——溱潼会船。

去年,我来到了溱潼会船节的现场。只见湖面上彩旗招展,迎风飘扬。随着主持人宣布会船节开幕式的开始。现场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湖面上放起了彩烟,宛如一朵朵五彩缤纷的蘑菇云雾漂浮在溱湖上空。

先出场的是代表各个乡镇的大花船。花船五颜六色,张灯结彩。船上的表演者们有的在悠扬的琴声中翩翩起舞;有的在喧天的锣鼓声中尽情地舞龙。真是好不热闹。我环顾四周,到处游人如织,座无虚席,就连公园里的小土丘上都站满了拍照观看的人。花船驶过后,数百条各式各样、五彩缤纷的小船,在铿锵有力的豪歌声中从四面八方驶来,汇集至湖面中央,等待赛船。

比赛开始了。数百条船如拉满了弦的弓箭,向终点飞去。选手们飞篙走浆,弄潮激浪。个个都涨红了脸,憋足了气,撑船动作整齐划一。湖面上霎时涌出了一簇簇雪白的浪花。只见这个赛冲天之箭,那个似出水蛟龙。选手们纷纷使出九牛二虎之力,大家你追我赶,生怕一不留神就会被其他船只所超越。现场人声鼎沸,观众们不惜体力为自己支持的船队加油打气,欢声震天。这哪里是一场比赛,简直就是一场大庆典。选手们越撑越快,越撑越欢。终于,第一艘船上的选手们奋力将篙子一撑,船直抵终点。观众席上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喝彩声。

各式各样的船只,激动人心的歌曲,飞篙走浆的选手以及如山如海的观众……真是气势冲天,热闹非凡。

杨柳依依,烟波渺渺,十里溱湖荡碧波,千舟竞发逐春潮。溱潼会船名扬天下且独具魅力,成为泰州市一张响亮的名片!

介绍家乡的风俗的作文(四)

李漠

我的家乡葫芦岛与山海关相邻,有着北方许多的传统习俗,虽然大多数传统习俗都已经简化,但仍保留了一些精华成份。

二十三过小年“祭灶王”是记忆中最难忘的习俗。

姥姥家腊月二十三日晚上会包素饺子,再将饺子放到院里。饺子的摆放都是有讲究的,灶上摆几碗,再在院中的台上一桌,台下两桌,都放上筷子。姥姥说这是祭门神的。当然,除了这些,还要将前几日买回来的两根两米多高、有我半个身子粗的大香插在外屋门口,左右两边各一个。说它是香,还不如说是一根巨大无朋的蜡烛呢!因为它是蜡做的,而且周围喷上了各式各样的图案,样子十分美观。这么大的香,可以直接烧到24日半夜。还有最后一个环节——“送灶王上天”,不过现在已经简化了许多,并不像书上写的那样“烧灶王像”了,而只是点起一簇篝火,接着就放手不管,任其“自生自灭”去了。

等到了三十,吃完了肉饺子,就可以点上烟花,到佛堂烧上几炷香,磕几个响头,许下自己一年的心愿了。(必需要在烟花没点完的时候许,不然的话就不管用了。)

我查了一下资料,才知道原来姥姥还保留了许多传统——大门口的两碗饺子是祭门神的,正月初一是接财神的,初五是拜路头神的…但我觉得最完整的还是祭灶王。

据民间传说,在这一天,家家供奉的灶王爷都要回到天上去,向玉帝汇报他在凡间一年的工作情况,人们怕灶王把不好的事报告给玉帝,所以要用麦芽糖“粘住灶王的嘴”,这回神仙只管笑就不讲坏话了,人间就吉祥如意了。这就是“供灶王”和“送灶王上天的由来”。

如今,许多的传统文化已经被简化,这些文化瑰宝被遗传下来的同时也给予了几分快乐,几分热闹,它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介绍家乡的风俗的作文(五)

我的家乡在湖南永州市,距离桂林200公里,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

三年级的清明节,我随大伯和爸爸回去过一次,在我的印象里,只是依稀记得我的舅爷爷、舅奶奶和堂叔叔们住在一个小山上的一个村庄里。那个小村庄,零零散散的有一层楼或两层楼的房子。早上有鸡叫,白天有小狗在通往小村庄的路上跑来跑去,山脚下有一条清澈的小河。那里住的都是老年人和正在上学的小孩,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所以不热闹。对于从小在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中长大的我,对这种宁静的感觉很舒服。

我问爸爸,我们家乡有什么特别的习俗吗?爸爸说他也不是很清楚,爷爷少小离家,所以爸爸这辈人也只是清明节回去,对家乡很模糊了。但爸爸又说,对于我们老家重要的风俗就是春节和清明节了。

如果在湖南老家,忙年就是从腊月20几就开始了。大人们会杀猪,然后把它剁成块,有的腌制,有的风干,制成各种口味的猪肉。以前还有高粱做米酒,甚至还有粮仓里肥硕的老鼠肉吃,年夜饭的品种很丰盛,鸡鸭鱼肉,还有一条“看鱼”,它不能吃,只能摆着,寓意年年有余。从四面八方赶回家来的一家人,边说边聊吃完年夜饭,长辈们就开始派发压岁钱。孩子们欢天喜地的说几句甜言蜜语,喜庆的话,就能得到鼓鼓囊囊的压岁钱。在老家守岁是必须的,小孩子们趁机不用睡觉,玩烟火鞭炮,12点一过,窗外就噼里啪啦的响起鞭炮声,大家高声互拜新年好。正月初一睡到太阳高升。

爸爸总说老家的饭菜香,老家人的人情味重。经过我的一次短暂了解,还行。

如今各地大部分的习俗都是一样了,除非少数民族,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还是值得我们一辈又一辈传承,让家乡的风俗满怀眷恋,令人回味。

介绍家乡的风俗的作文(六)

作者:江吴冕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爸爸妈妈总要带我来到外婆家过节。一进门,我就看到了外婆家桌子上放了好多包好的粽子。

看到外婆包的粽子好漂亮,我顿时新血来潮,自告奋勇地跟外婆说:“外婆,我可以帮你包粽子吗?”外婆开心地说:“好的,当然可以了。”

说干就干,我洗了个手,跑到外婆身旁,先看外婆是怎么包的。只见桌子上有好几种馅料,有红豆,红枣,还我最爱的鲜肉馅料,看了都忍不住咽了一口口水。我学着外婆的样子,拿起两张用水浸泡过的粽叶,放在手上转了几圈,粽叶就变成了一个三角形圆筒的形状,只见外婆用勺子放了一大勺糯米拌好的馅料,然后用手按平整,再把多余的粽叶给它包起来,最后用绳子给它系起来,一个漂亮的粽子就出来了。我也开始学外婆放糯米了,可是放了好多却总是放不满,这是怎么回事?我纳闷的看看外婆,外婆正在看着我笑呢,外婆说:“小冕,你看你的粽叶下面有一个洞一直在漏糯米呢。”我一看,原来我把下面口子没叠紧,所以糯米有些漏了出来。唉,我真是个马大哈,自己也忍不住笑了起来。外婆又教我怎样才能把粽叶包紧一点,再装米进去,最后再把绳子系好。我按照外婆交的方法包了好几个粽子,虽然粽子形状怪异,但我却很开心,因为我终于学会了包粽子。

粽子包好后,外婆把粽子放入锅里开始煮了,我们耐心地等待着。过了好一会,空气中弥漫着迷人的粽子香味。粽子熟了,我迫不及待地让外婆赶紧把我包的粽子捞出锅,虽然有些已经裂开糯米也冒了出来,但丝毫不影响它的美味,我一下子吃了好几个。

端午节吃粽子是我们家乡众多风俗中的一种,我的家乡还有好多别的风俗,这里我就不一一道来了,愿我的家乡越来越好!

介绍家乡的风俗的作文(七)

家乡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所设立的节日,在这一天里,人们要吃粽子、赛龙舟,进行种种活动,这也是我最喜爱的传统节日。

今天,我和妈妈回了一趟老家,准备在老家过完端午节。

妈妈一到家,就和奶奶开始着手准备包粽子,她从冰箱内拿出糯米、

红枣、红豆和粽叶。奶奶说今天做红枣和红豆馅的。妈妈把糯米放进了粽叶里,又把洗干净的红枣塞进糯米里,再用粽叶包起来,轻车熟路地用细绳捆起来,接着又按照与刚才一样的方法,将剩下的糯米、红枣和红豆给包成粽子,一上午时间共包了十几个粽子。

在包完之后,妈妈将粽子几个一组地放进锅中蒸起来,终于等到蒸好,要吃午饭了,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品尝粽子了。解开细绳和粽叶,映入眼帘的就是那白白的糯米,一口咬下去,有一点甜的糯米吃起来黏黏的,又有些粽叶的味道,使粽子吃起来也不腻。

接着,我看到了那个被夹在里面的红枣,一口吞在嘴里,细细地咀嚼,一股浓浓的枣味在嘴里迸发出来,里面没有核,细细的品,这里面还有一股糯米味,好吃!

在一口气吃下好几个粽子后,我心满意足地打了一个饱嗝。

过了中午,天气有点热,但妈妈还是带我来看赛龙舟,毕竟过端午节不吃粽子、赛龙舟,那就不是端午节了。

没过一会儿,我就看见许多年轻的小伙子上了龙舟,有的在鼓旁,有的在前面,有的在中间手中握着船桨。一声开始!选手们纷纷用尽全力划桨,后面的在击鼓助威,坐在观众席上的众多观众和我们一块呐喊助威。比赛结束时,许多观众都没有因为炎热的天气而减少兴趣。

随着赛龙舟的结束,端午节也已接近尾声,我也和妈妈一同回去了,但在是端午节的今天,我永远忘记不了。

介绍家乡的风俗的作文(八)

王雨菲

我的家乡在湖北省阳新县,这里的风俗与其它地方有些不一样。正所谓“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现在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这里过年的风俗习惯吧。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是我们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传统节日,虽然全国人民都过着同一个节日,但是每个地方过年的方式都有所不同,我们这里从腊月初就开始忙活了。

冬至开始大寒之前,人们把红薯从地里挖回来,然后把红薯一个个都洗刷得干干净净,加工成又白又细的红薯粉,再然后就用坛子或干净的袋子装好准备过年用。

下雪了,人们被困在家里不能出去干活,就在家里制作又香又软的年糕。制作年糕虽然费心费力但制作过程却充满了无限的欢声笑语。每次听到别人提起年糕时,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它出锅时的腾腾热气,想起它的香甜美味,想起一家人品尝年糕时的幸福笑容。我家每年做年糕的这项任务主要是由爷爷奶奶来完成的。首先将米粉放进大盆里掺和适量的水揉一揉,揉成一个个小球形的剂子,然后放进模具里将它们压成各种形状,有圆形的、有鱼形的、也有桃形的……最后将各种形状的年糕放到大蒸笼里蒸熟。一笼笼热气腾腾的年糕倒在簸箕上,让人看着就喜欢,闻着就流口水,吃一口满嘴的年味。但我们不能多吃因为奶奶说这是用来招待来拜年的客人的。

年糕做好了,人们又将五谷杂粮倒在装有沙子的锅中爆炒,做成各种各样的零食。过年的主食、零食都有了,转眼就到了腊月二十四,每家每户都把家中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离过年还有几天时间,东西就都准备妥当了。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大家都在门口贴上红红的对联,一家人围坐在桌子旁其乐融融地吃团圆饭,正式迎接新年的气氛。这就是我们这过年的风俗。

介绍家乡的风俗的作文(九)

六(2)班谭东梅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形形色色的特色习俗形成了五彩斑斓的中国。每一种不同的风俗习惯宛如一缕缕情思牵动着不同地区游子的心,在我美丽的家乡——罗定,也有着几种充满特色的风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曾在《元日》一诗当中描写春节。在春节里,家家张灯结彩,处处都弥漫着热闹的气氛。不知是什么时候,那一个又一个灯笼悬挂在高楼和树上,它们在微风中调皮地摆动着那福气满满的身躯,还有那些闪着亮光的对联,也在比拼着谁更有才华。在这一天里,每个人的脸上都扬起了灿烂的笑容。

在除夕这一天,家家都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我们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看着这一桌子上的佳肴,简直就是一场盛宴。大家看着这一桌子的佳肴都咽起了唾沫。随着爷爷的一声“开饭了!”大家都立刻坐下,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大家都吃得油光满面!

吃过年夜饭,人们不是燃放鞭炮,就是赏烟花。明月当空,一时间鞭炮声响成一片,空中璀璨的星星不再寂寞,烟花如一朵朵五光十色的花朵在绽放,过后又化作无数颗发光的流星从天而降,划破夜空,逐渐消失……又如同仙女散花一般,壮丽无比……紧接着我们打开电视看春晚,守岁。当12点的钟声敲响,全国人民都沸腾了起来,烟花也再一次打破了夜晚的宁静!

不知不觉,春节已经过去了,但那时的快乐令我久久不能平静,伴随着旧年的渐渐远去,我又憧憬着新的希望!

在中国,数不胜数的特色风俗各有千秋,中国人民用智慧和团结组成了一个文明的大家庭。让我们一起好好传承、保护、尊重传统文化的结晶,呵护中国这个温暖、智慧、有根的大家庭吧!

介绍家乡的风俗的作文(十)

向欣妍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外婆说:“只有吃了冬至的饺子,耳朵才不会被冻伤。”每当快到冬至时,家中就会出现一大堆食材,比如说韭菜、白菜、肉、数不清的饺子皮……

这天中午,我见外婆在餐桌上放了两个很大很大的碗,立马知道外婆要开始包饺子了。

包饺子可好玩了!虽然我包的饺子不成样子,但我早已摆好了架势,系起来围裙,洗好了手,等着外婆把包饺子的菜拿过来。

外婆拿着材料走过来说:“你呀,上次包的饺子啊都没包紧,一下锅就散了。”我笑着摸了摸脑袋,假装抱歉地说:“这次肯定不会了。”

外婆摇摇头,又教了我一遍如何包饺子:“我们先把饺子皮放在手掌上,用勺子往饺子皮里放入适量的饺子馅儿,然后两手一起,把饺子皮沿边一捏,边沿就被捏在了一起,再适当的调整一下形状,饺子就好了。”

一开始我觉得经过外婆这样一教还挺简单。可是说起来容易,包起来的确很难。那饺子馅儿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必须要不多不少刚刚好。至于捏饺子,到底怎么捏呀?外婆捏的饺子就像几个胖嘟嘟的娃娃,而我包的饺子不是像胖娃娃的肚子吃撑了——皮开肉绽的,就是像是胖娃娃被饿得皮包骨头——瘪瘪的。好难呀!包饺子也这么难。

外婆劝我不要气馁,我也鼓足一股劲儿依旧努力地包着,还时不时地请教外婆,每个步骤都不嫌麻烦地问。经过我的不懈努力,终于我包出了几个勉强像样的饺子了。外婆一高兴,还教了我如何把饺子包成了月牙状和元宝状。我更开心了,像个小兔子似的蹦蹦跳跳的。

包完饺子以后,便下锅煮。

当外婆端来一盘热腾腾的饺子,我们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饺子,说着笑着,感受着这滴水成冰的日子里最温馨的幸福。

介绍家乡的风俗的作文(十一)

春节习俗

——张鑫

“离家三里远,别有一乡风。”“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风俗,今天我就来介绍宝鸡的春节习俗,一起来看看吧!

是我国最传统的节日。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共二十三天二十三天是的人们在一年365天中最热闹的二十三天许多迎新年贺新年的活动相续举行。

腊月十三是中国的小年。据过大年还有大概一周的时间,腊月十八必须来一次大扫除,把坏事疾病赶出家门,拔除不祥……

大年三十贴春联也叫“对联”当然在北方农村还要贴各种神神(有门神,财神,土地公,灶神和仓神)晚上天一黑就想起了烟花的“轰轰”声五颜六色的。一会儿成了花朵,一会儿又成了星星,一会儿又成了笑脸……大人们坐在一起吃年夜饭,有说有笑着

这一天各家各户都要守岁,到了12点就走出院了一点松柏,在冒着白烟的松柏上跳跃,象征着把一切邪瘟凉照赶出,期待着新一年吉祥如意的决心。

除夕大家都互相拜年,互相祝福,过了除夕就是新的一年了。新的一年新气象,大年初一早上祭神祭祖中午我们要走亲访友,相互祝福。初二这天拜会老丈人,初三以后,拜年才正式开始了,一直到年末以后。

正月初六或初八大多数店铺就开张了因为初六里面有六寓意着“六六大顺”初八”的谐音“八”寓意着“发”对着吉祥如意,生意红火,所以才选这两个开张为给店铺淘一个。吉祥如意,鸿福朝天的好彩头。

最后就是第二大节,正月十五元宵节了!正月十五家家户户吃元宵,点灯笼,放灯照明,处处张灯结彩,大家都笑着闹着。给元宵节增添了一种喜庆的气氛。

元宵节过完后春节就结束了,新的一年也随着开始了,大家又回归了往日的生活。

介绍家乡的风俗的作文(十二)

文/周子茜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除夕的日子里,男女老少都穿上了自己花花绿绿的新衣裳,看着春晚真是欢快啊!

从早上8点起来,我们就马上要去买年货,到了商场,早就是人山人海,车水马龙,我们在商场里,其他东西都可以不买,但是有两样东西一定要买,那就是鸡和鸭。

从商场上回来,我们就开始杀鸡杀鸭,只见菜刀从脖子上开了一个小口,血如同瀑布一样从脖子上喷出来,我们把血滴在一个碗里,接下来就要开始拔毛了,拔完毛就要放到锅里面去煮。

吃完午饭,大人们又开始忙开了,人影从我眼前过去,大人们又开始做吃的了,妈妈来杀海鲜,而爸爸是来做海鲜的,有鲍鱼、有扇贝、有虾,有海螺……,爸爸妈妈配合起来真是天衣无缝,可谓是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这些海鲜就这样被移到了另一个美味的桌上了。

做好年夜饭,大约已是下五5点了,这个时候大家都要去冲凉洗澡去了,因为新的一年要有新气象,男女老少,大大小小的孩子们都穿上了新衣裳。

终于到吃年夜饭的时候,我们一家人都坐在饭桌前,只听见一声“开饭了!”孩子们必然会像条饿狼一样开始向食物发起猛烈的攻击,没几个回合下来,有一些菜已经被孩子们一网大尽,一个都没有佘下,下真是猛烈啊!

最精彩的时候来了,那就是烟花秀了。往往在家里就能听见几声巨响,几个烟花同时飞上天空。再听见“砰”的一声,烟花在空中炸开了来,如同一朵开放了的小花,美丽极了。到了高潮,几乎有几十个烟花同时升上高空,顿时漆黑黑的夜空变成了烟花的舞台,光的海洋。烟花秀放完了,轻烟像一层薄雾一样,遮住了天空的面孔,那是人们欢乐的迷漫!

除夕真是热闹而又喜庆,让人难忘。

介绍家乡的风俗的作文(十三)

许雅瑄

除夕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放鞭炮、挂灯笼、准备丰盛的饭菜,人人脸上都喜气洋洋的,小孩子们更是欢喜,有新衣服穿、有压岁钱、有零食吃、有耍炮玩,在我们孩子们身上最能体现出新春的欢乐。

我是随着父母回爷爷、奶奶家过的春节,在奶奶家还有一个当地习俗就是吃团圆饭前要祭祖,首先在家里摆一个四方桌,上面摆放有两根红蜡烛、三荤三素菜肴、三杯酒、三碗米饭、三双筷子,并烧纸钱、放鞭炮、给祖先牌位磕头。我很好奇就问爷爷为什么过年还要祭祖,爷爷笑着说:我们都过年老祖宗也要过年吃好吃啊!给老祖宗好好磕头保佑你考大学。虽然我不是很明白其中含义,但我想这可能就是大人们通过祭祖感谢老祖宗给我们带来的美好生活,保佑全家健健康康、风调雨顺吧!

祭祖后等饭菜端上桌后,我们全家人就开始吃团圆饭了,等我们的肚子填饱后,就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刻了。不管是大孩子还是小孩子都压不住马上放烟花的心情,村里的孩子们聚到一起,拿着大人们买给我们的烟花,就开始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的放了。小孩子们放完后大人们也开始放了,没一会儿外面就响起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和美丽无比的烟花,整个天空成了一个五彩的世界,烟花声越来越多,孩子们在烟花下欢呼着。

接着就是大人们忙着收拾,家家户户都有三十夜里扫地习俗,听大人们说,是因为新年的头一天不能扫地,扫地会把家里的福气都扫走的。

在睡觉时,小孩子收到的红包都要放在枕头底下,俗称“压岁”,是大人们希望孩子们在增岁后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成长。大人们还会把家灯全开着,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除夕守岁。而一夜的鞭炮声也唱响了家乡除夕之夜的欢乐与美好。

介绍家乡的风俗的作文(十四)

曾浩航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个地方过年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今天,我就来讲讲我的老家过年时的习俗。

到了年二十八二十九,家人们就开始忙着准备年货了,红包袋,新衣服,春联样样都不能少,奶奶为了迎接从福州回来的我们,特地整理好床铺,腾空了衣柜,替我们接风洗尘,整座城也因为春节的脚步而焕发生机。大年三十,离新的一年只剩最后一天了,上午奶奶做好贴春联的糊,爷爷架好了梯子,正拿着春联准备往门上贴呢!家家窗户上都贴了红红窗花,有桀骜不驯的巨龙,有牛气冲天的大牛……下午我与伙伴在今年最后一次出门玩耍,电线上挂着红通通的灯笼,鞭炮声陆陆续续开始响起,喜庆这捉摸不透的东西正随风吹啊吹啊,吹到的地方,到处都洋溢着欢声笑语,连一丝不苟的门神这时也绽放了笑容。晚上,原本早早休息的人家此刻灯火通明,年夜饭桌上的猜拳,斗酒的声音不管再远都能闻见,孩子们和妇女们则打开电视机,收看春晚,小品、相声、歌曲,一个连一个,逗得家人们哈哈大笑,到了深夜十二点,家家都守岁,爷爷和爸爸在供桌前祭拜列祖,这一夜,除了孩子,谁都没睡觉。鞭炮声响了一宿,响到了天明。初一初二这两天我们去拜年,去了公太和太太家,去了外公外婆家,原本许久才能见着一次的亲人们全见着了。初一傍晚,我和小伙伴还看了唐探三电影,热闹的同时也非常快乐。初三初四,亲人们来我们家拜年,每来一户家人,门外的鞭炮声便会响起,红包在手中互相传递,又是喜庆快乐的两天。短暂的春节很快结束,初五我和父母休整一天,初六就来到了福州,开始了新的征程。但老家过年的欢声笑语时刻回响在我的耳边,我期待着来年的春节,久别的重逢。

介绍家乡的风俗的作文(十五)

杜王如

我的家乡在陕西渭南,有句俗话叫“初一饺子初二面”,每年的大年初一这天,家家户户都得吃饺子。

饺子有“更岁交子”之意,在大年初一这天早上包饺子、吃饺子,代表了新的一年的开始,也寓意着新年新气象。饺子也是不可或缺的春节食品,为什么呢?因为它不仅形如元宝,寓意着招财进宝之意,还因为它味道鲜美,馅料可荤可素、可甜可咸,还可以包进硬币、红糖等,意义深厚,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

今年大年初一的早上,奶奶和二妈早早起床,在厨房不停的忙活着包饺子,炒菜,还选了两个“幸运儿”,一个包进硬币,一个制成红糖馅儿。奶奶笑呵呵地说:“谁吃到硬币,谁今年就要发大财;吃到红糖的,今年就一直甜甜蜜蜜、好运不断!”

“扑通、扑通……”一个个白嫩嫩的饺子被投进锅里,我一时竟然分不出刚才包硬币和红糖的饺子是哪两个了,只见它们先是沉入了锅底,之后又慢慢浮起来,吐着泡泡,锅里一片白花花的。“饺子熟啦!”奶奶大声吆喝,和二妈合作着把一个个煮熟了的饺子盛进盘子里,一人一盘饺子,蘸着奶奶独家秘制的辣子水,味道好极了。我心想:谁会吃到那个红糖馅儿的饺子呢?红糖馅儿的饺子会是什么味道的呀?

我两口一个饺子,后来又吃不动了,剩了三个饺子。我心想:唉,今年肯定又吃不到糖馅儿的饺子了。我垂头丧气,又夹了一个饺子往嘴里塞。嚼着嚼着,我突然咬到了一颗像石头一样硬邦邦的东西,吐出来一瞧,才发现那是颗硬币。我喜上眉梢,欢欢喜喜的把剩下的饺子吃完后,把硬币那给奶奶看,奶奶愉快的说:“恭喜!祝小姑娘今年财源广进!”

饺子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福气,又带来了欢声笑语。

春节时期,最不能少的食物就是饺子了。

介绍家乡的风俗的作文(十六)

我的家乡坐落于天柱山的脚下,那里的风俗有很多,比如吃年夜饭、贴对联、舞狮、舞龙等等,当过年、过节的时候,那可热闹极了,但最热闹的还是要属舞龙、舞狮了。

舞龙,亦称“耍龙灯”,是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全国很多地区,代表着新的一年里大吉大利,红红火火。

舞狮,那就更有趣。到了晚上,街上灯火通明,舞狮的队伍就出来了,街上也变得人山人海,狮子的四周,人头攒动。那狮子身上的颜色五彩缤纷,与舞狮的人完美地融为一体,栩栩如生。引狮人拿着彩球逗引着狮子,狮子看到彩球,就像猫儿见到毛线球一样,穷追不舍,表演了几个高难度动作,观众看了拍手叫好。旁边的锣鼓打得更响了,如雷声轰鸣,狮子听到这鼓声,便舞得更加卖力,不停的摇着头,张着个“血盆大口”,狮子的“扑”“跳”“滚”,都和真狮子一模一样,十分逼真。

过了一会儿,主人拿来红通通的方片条糕和一个红包给引狮人,狮子看到条糕和红包便舞得更起劲了,围观的群众也都鼓起掌来,啧啧赞叹,引狮人拿着条糕和红包一会儿往东跑,一会儿往西窜,一会儿跳起来,一会儿又蹲下去,狮子随引狮人一起跑。突然,就在引狮人把条糕和红包伸过来的时候,狮子张开血盆大口,就把条糕吞进了“肚子”,接着红包也随即进了它的“肚子”。

我还听其他长辈说,舞狮还寓意着希望来年风调雨顺,大吉大利呢!等我长大了,我也要在过节的时候去舞狮,以此祝愿我们的国家国泰民安、繁荣富强。顺便告诉你,在我的家乡,如果狮子被邀请到某家去舞,而在走的时候,狮子身上的彩带掉下来一点,就代表这家在新的一年里有好运气。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你家乡的风俗是什么?和我们一起分享吧!

介绍家乡的风俗的作文(十七)

管夏宇轩

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用俗”。我家乡的风俗十分有趣,就是“舞龙灯”。听到舞龙灯大家的脑海里是不是已经浮现出热闹的景象了呢?舞龙灯是一个十分喜庆的习俗,我在现场看过很多次,但是我每次都只是眼巴巴的看着,我也会去问一下我能进去吗?一次又一次但都以失败告终。每次他们都说,哎呀,你太小了,不行的。可努力终会成功,在我11岁的那一次,他们终于同意了,说“在你12岁来的时候就让你体验一次”。

清晨,鸟儿高唱,仿佛在和我一起分享这喜悦,我从窗外看见外面街道、店铺、房屋,全都喜气洋洋,红彤彤的。鞭炮声也随之而来,这时,爸妈叫我穿好新衣服去老家拜年,上了车,我的兴奋丝毫不减,在路上骑车拥堵,大概都是去拜年的吧。

到了地儿,老远就听见锣鼓声,我向着声音起源跑去,又是熟悉的场景,我先向坐在一旁的爷爷奶奶问好,然后一溜烟的跑到那,舞龙灯还没开始,我就钻到龙身下面的位置。其他的人员也准备好了,音乐响起,我慌乱的跟着前面的人员走步,音乐也越来越激越,动作也要变的越来越快,我在里面十分尴尬,别人往左,我往右,但不过我慢慢跟上了,渐渐的我也开始动作变快了,但也并不熟练,音乐到了尾声,我突然间摔跤了,后面的人也接连倒了,我顿时慌了:我会不会误以为是来捣乱的,会不会被轰出去,但场外并没有因这一跤而感到质疑,反而是大笑起来,这笑并不是讽刺、嘲讽,而是鼓励的笑。我觉得应该是看我年纪太小了,不过也是,到我进去的那一刻,他们应该早料到了吧!也正是这笑,让其笑声更加热闹,观看的人也越来越多,这一笑也让我有了勇气继续舞龙灯。舞龙灯结束了,在回家的路上,那笑声在我脑海里时隐时现。

介绍家乡的风俗的作文(十八)

我的老家,在湖北的一个小村庄里。但也多亏了是个小村庄,才能让我过的每一次春节都充满了年味。不过,随着村子越来越现代化,家乡的许多习俗也随之消失,这一次春节,我从大姨口中了解到了不少的风俗。

谈起湖北人过年的习俗,那讲究可就多了,传统意义上的过年,应该是从农历冬至这天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结束。

从冬至那天开始,湖北人就要开始忙年了,开始杀年猪腌制猪肉、腊鱼了。

为什么农历二十四号这天要过小年呢?古时候有个顺口溜叫:“君二十三,民二十四,王侯二十五”。意思是,国军是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百姓是在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王侯家腊月二十五过小年。小年前一天,就要做些除旧迎新的事了,普遍百姓家里就要开始打扬尘、做卫生,为除旧。用白纸糊墙见新,为迎新。

腊月二十四要敬香送灶君“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除夕之夜12点的时候,各家要把一个做好的金元宝模型送到门外,代表新的一年里会招财进宝。

大年初一早起,人们先拜天地、家神、尊长,然后出门拜年。拜年是不问亲疏的,称为“拜年无大小”。家中来了拜年客,必定再三挽留,以糍粑相待。俗语有“拜年拜节,糍粑发裂”。拜年一般拜到初三、初四为止。

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人们不扫地、不汲水甚至不动火,饭都预先弄熟,称为“压岁”。初三才开始挑水,并在井池边烧纸钱说是“买水”。门神也要在初二取下烧掉,俗谚说:“初三烧了门神纸,各人寻生理。”新年伊始,举笔写字时,在过去要先用红纸写一幅“新正举动蛇笔,万事大吉利”的话贴在墙上。

听着大姨滔滔不绝的给我讲着这些习俗,我不禁感叹道:原来过年还有这么多有趣的习俗啊,当真是长见识了。

介绍家乡的风俗的作文(十九)

刘祯

阿拉善左旗各民族都有信仰宗教之故俗,阿拉善历史上主要有喇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天主教5教。

从建旗开始,蒙古族大多信仰喇嘛教,历代相传,延续至今,阿拉善左旗喇嘛庙颇多。

建国前,阿拉善左旗共有寺庙、教堂46座,其中喇嘛庙37座、清真寺7座、汉佛寺1座。喇嘛庙的建造规模宏大、设计精致。

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族:阿拉善左旗有一部分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族他们语言、文字、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同于蒙古族,信仰习俗等同于回族,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族除虔诚信仰伊斯兰教、参加伊斯兰教活动外,也参加喇嘛教的各种庙会、经会等活动,但他们只承认自己是伊斯兰教教徒,不承认是喇嘛教徒。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族除过伊斯兰教三大节日外,也同其他民族一样过春节、元旦、中秋节等传统节日。

解放前阿拉善蒙古族服饰分为官服、便服、喇嘛服三种。官服式样与清褂袍套相似;喇嘛服是信奉藏传佛教的喇嘛及其信徒们所穿的服装;便服有长衫、棉袍、坎肩、大皮袄等。男服镶单边者多,女服鲜艳而美观,长衫或坎肩绵镶绣花边或金银丝绦。蒙古袍还加各种修边装饰,显得富丽堂皇、雍容华贵。

蒙古族饮食大致分为三类,即粮食、乳食和肉食。乳食以奶茶、酸奶、奶酪、黄油、奶皮、奶酒为主。肉食有烤全羊、羊背子、手抓羊肉等。

烤全羊是阿拉善地区特有的名菜。多选用上等土种绵羯羊,经屠宰、烫毛、整理、填料等十几道工序后才进行烘烤。烘烤时采用特制的烤炉,并选用当地特有的干梭梭为燃料。烤出的全羊成卧姿,皮黄中泛红,外酥脆适口,肉体松软鲜嫩,肥而不腻,是阿拉善人招待贵宾最高档次的食物。

这就是家乡的一些基本习俗。

介绍家乡的风俗的作文(二十)

应哲旻

每个人的家乡都会有一些风俗,有一些风俗我们都听说过;有一些风俗我们却很陌生。

我是一个上海人,虽然我的家乡没有很多风俗,但是在新年里,我的家人们也会聚在一起吃年夜饭。

除夕傍晚,我和父母在家里准备晚饭的各种食物。,最让我期待的是妈妈做蛋饺。

“儿子,要不要到厨房和我一起做蛋饺呀?”妈妈问。我愉快地答应了。妈妈先让我打鸡蛋,我快速打好了鸡蛋,接着,妈妈把煤气灶打开,将一个很大的圆汤勺放在火上烤,我问妈妈:“您为什么要用火的顶端烤汤勺呢?”“因为火的顶端的温度最高呀。”妈妈回答,“火的外焰比内焰的温度高,这是你将来会在学校里的科学课上学到的。”等到圆汤勺里的水汽烤干后,妈妈把一块事先准备好的猪油用筷子夹住,在圆汤勺上擦。因为圆汤勺很热,所以发出了“嗞——”的一声响,猪油慢慢地化了,并且散发出了诱人的香气。然后,妈妈把鸡蛋液一勺一勺地倒入超大的圆汤勺里,鸡蛋液迅速凝固了,慢慢地一个圆圆的鸡蛋皮成形了,像一片饺子皮似的。这时候妈妈会放入事先调好味的肉糜,用筷子先把肉糜聚拢,再把半张鸡蛋皮刮下来,因为之前在汤勺里擦过猪油,所以很轻易地就能把鸡蛋皮和汤勺分离。然后顺势把鸡蛋皮对折,轻轻地用筷子压一下,防止肉糜漏出来,这时候一个蛋饺就做成了。如此反复,我和妈妈做了一大盘金灿灿的蛋饺,活像一大盘金元宝,这正好讨个口彩,新的一年财源广进、财源滚滚。这盘蛋饺香气腾腾,我和我的父母吃得津津有味,一盘蛋饺很快就吃完了。

当然,除了做蛋饺,我家乡还有……(列举)的风俗。但无论什么风俗,都是……(你自己关于家乡风俗的总结和思考,升华主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