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帮作文大全1000字作文内容页

家乡的风俗作文1000字

2023-02-28 19:12:341000字作文打开翻译

篇一:家乡的风俗作文

腊月初八就是农历的十二月初八。那个时间段,无论是处于寒温带的东北还是广州这样的亚热带地区,都已经是“风萧萧兮易水寒”。

不知从何时起,传统节日里有了过腊八的习俗,关于腊八的起源有五个传说,经过推敲后,最为合理且正统的说法是:相传从前有一户人家,老两口吃苦耐劳,勤俭持家,挣下了大笔家业。可他们唯一的儿子却好吃懒做,娶的媳妇也不贤惠。老两口去世后没有几年,便败光了家产。到了腊月初八这天,北风呼啸,两人饥寒交迫,所幸有邻人接济。他们便用杂粮、五谷熬了一锅“杂粮粥”,从此记住教训,改正了恶习。从此人们便在腊八这天煮“腊八粥”以警戒后人。

腊八粥的材料很丰富,明朝时皇帝一般会先提前几天将红枣锤破之后浸泡,待到节日当天,便加入粳米、白果、核桃仁、栗子、薏米等来煮。百姓虽没有如此讲究,也会往粥里放黄米、小米、栗子、瓜子仁、花生等等。煮好的腊八粥不仅美观而且绵柔可口,同时也寄托着人们对即将到来的一年可以像这香甜腊八粥一样甜美且多姿多彩的希望。

但是,我们家在这一天的传统,却不是煮腊八粥。每逢到了腊八这天,妈妈便会炒一种香喷喷的糯米饭。先煮一锅雪白、软糯的糯米饭,再将花生倒入锅中快速翻炒,然后趁余热快速用手搓去花生衣。这个时候就是考验手速灵巧,需快速搓揉后赶紧放下,否则手会被烫得无法忍受。去除红衣的花生放在大盘中,端起来轻轻抛动,扬去脱落的红衣,并赶紧用嘴吹掉那些薄膜。而后,用擀面杖将花生全部碾碎。接下来,将已经浸泡好的香菇剁碎,腊肠和泡开的干鱿鱼切丁。然后将香菇、玉米、青豆、腊肠、鱿鱼粒与虾仁一起放入炒菜锅内。爆炒至熟后盛起备用,已经煮熟的糯米饭现在要体验被快速翻炒的滋味。当原本抱团取暖的糯米饭被炒成了个性充分发挥的个体时,就可以将配料加入,再将花生、芫荽和葱放入,并翻炒至均匀即可起锅即食。

妈妈说,我们家祖传的腊八糯米炒饭不但好吃。还可以强身健体。因为冬天里,它可以快速补充能量。食材里既有海里的,也有陆上的,有荤有素,无意中完全吻合了现代的科学饮食要求,可见我们的老祖宗实在是颇为英明、有智慧的。

吃着香喷喷的炒饭,想着腊八的由来与寓意,也使我更加坚信勤俭节约的必要性。虽然现如今,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物质已经十分丰富,但是,如果因此反而变得更加懒惰、奢侈,最终便如历史上晋朝时期的石崇那般乐极生悲,自取灭亡。因此,如今我们也应牢记教训,响应国家勤俭节约的号召,努力为建设祖国奋斗。

篇二:家乡的风俗作文

我的家乡在鲁西北的一个小村庄,小时候农村没有电也没有暖气,现在看来条件是艰苦的,但是对儿时的我来说,我的童年充满了快乐,尤其是过年的时候。

每年腊月二十三,母亲照例就会全副武装,穿上工作服,戴上工作帽,拿起扫帚,动员全家开始扫房子。全家扫房子是快乐的,扫帚荡起的灰尘在阳光中飞舞,弟弟扮成戏中人物上下跳跃,那时的我们是不怕脏的。扫房子时,我们可以找到平时掉落在床底下、桌子底下的稀罕物。

过了二十三,印象最深的就属腊月二十八,我们当地有二十八集,这一天是年前最后一次大集,规模最大,物品最全。农民们忙了一年,这是最有仪式感的采购。而我们姐弟5人也可以每人分得2毛、5毛不等的零钱,购买自己喜欢的小物品,孩子就是图个热闹。

腊月二十八这天,不仅有热闹的集市,整个村子都弥漫着一种油炸的香味,在那个物资并不富裕的年代各家各户平时是没有人舍得做油炸食品的,只有过年时才开炸锅,邻里间还会为做油炸食品相互帮忙。这些油炸食品有炸藕盒、炸丸子、炸鱼、炸鲜肉。每家每年必炸的就是炸藕盒,富裕人家会做成肉馅,一般人家当然就是做成素白菜馅。我们当地盛产大白菜,大白菜当然会陪伴我们整个冬天。我家过年是要吃素的,当然我家每年都会做成素馅。这些炸品会一直吃到正月十五。炸藕盒是深受当地喜爱的一种食品,刚出锅时,外酥里嫩,一口咬下去,唇齿留香,此时被切成薄薄一层的藕片已变得软糯,夹杂着当地白菜特有的甘甜,让你欲罢不能,即使是现在减肥的人士也忍不住要吃上几个。而我最喜欢的则是被蒸汽热过的藕盒,这时藕盒已经没有了刚出锅的酥脆,剩下的是软、糯、香。这些藕盒一般会吃到正月十五。

年三十一大早,母亲就早早在干净院子里摆案焚香祭祀,送灶王爷上天。接着在天地之神位,摆上香炉和祭祀食品,这里祭祀用食品一般会用炸藕盒、炸丸子之类的。天地之神位,有时是买来的现成的年画,有时是在一张对联横联大小的红纸上由我执笔来写“天地之神位”。年三十这天我们一家是可以吃荤的。为过年准备的各种好吃的,今天可以随便吃。wWw.xUEXIbANG.NEt

到了晚上除了看春晚,还必须包饺子,饺子是夜里12:00要上桌的,上桌时要放鞭炮,据说谁家的鞭炮准时谁家来年就富足,有时小孩子熬不到12:00就睡了,但是煮好的饺子,每个家庭成员是必须吃的,有时睡眼惺忪的我不得不勉强在被窝里吃几个,当然母亲也不会给盛太多,她会提醒我们说这是年三十的饺子,一定得吃,不能全吃完,剩下碗底,这是福根。少不了的一件事还是祭祀,祭天、祭地、祭鬼神,母亲给各神位前摆上刚出锅的饺子,给院子的各墙根处洒一些饺子汤算是祭祀了不知名的鬼神。过年嘛,还是要图上个吉利。

大年初一早晨,母亲会给我们姐弟5人将备好的新衣服放在床头,在那个物资并不富足的年代,这是要强的母亲亲手赶制出来的,穿上新衣的我们,高高兴兴地找小伙伴玩去了。

这时村里一帮一伙的男人们带上自家的大男孩就开始各家拜年,是真的跪下磕头的,女人则在家里等侯。拜年的男人们走后女人们就开始结伙各家拜见,我们女孩子是没有什么差事的。

是的,我们这个家族在当地是特殊的,我们这个姓氏在大年初一这天必须吃素,据说当年老祖宗来这个村的时候,因人丁不旺立下规矩,只有我们到了有一炕人的时候才可以解除。这个规矩,我们至今都在遵守。

到傍晚时分,各家就去掉大门口的打狗棍,到各自祖坟烧纸放炮,送回请来的祖先,这样整个年就算过去了,一切进入正常。

接着是正月初五,“破五”吃饺子,这一天煮饺子时一定要让饺子破掉几个才算得吉利。

我们那里管元宵节叫正月十五,这一天,我们还是吃饺子,我们这里有喜事吃饺子、过节吃饺子、过年从大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五理所当然还是吃饺子,不吃元宵,可能是我们当地人不会做吧,到了稍大一点,姐姐们去城里上班,从城里买回元宵,才知道在我们这里还是有这种食品的。

正月十五这天的晚上,我们会将白菜根挖空中间部分,倒上一点柴油,放上棉絮,自制灯笼。父亲会在家里的院子中放上大大的瓦斯灯照着整个院子亮堂堂的,我们则欢快地提着自制的灯笼去找各自的伙伴PK。

后来,我们经过奋斗都已从农村到了城里,住了楼房的父母思想向来开明,农村的很多习俗都城市化了,只有炸藕盒、回村拜年还保留着,而我永远忘不了的,是儿时父母之间的对话:“过年了,让孩子们都高高兴兴的。

而今,身居异地的我,每次过年心里总是心心念的是如何让父母过得高兴一些。这,也许就是轮回吧。

篇三:家乡的风俗作文

老家的中秋节

作者:钟芷妍

说到中秋,大家一定读过《十五夜望月》这首诗吧!“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首诗通过写景来抒发了思乡之情。中秋月圆,象征着团圆,然而,圆圆的月饼里充满了打工在外的亲人们思念家乡的情感。在中秋节那一天,妈妈带着我,坐上了公交车,回到了热闹的老家。

“到了,到了,妈妈你走快点,外婆他们等着我们呢!”那时年幼无知的我开心地喊着,“来了,来了,你走慢点,刚下了雨的,地是滑的呀!”妈妈显露出严肃的神情,妈妈刚说完,没想到老天爷还真应了她的话,那我出其不意的摔上了一个大跟头,我一个脚没站稳,一不小心就滚到了幺姨婆的菜地里了。但还没等我站起身,地里的黄泥就都已经悄悄咪咪的爬到了我的身上,不一会儿,我就变成了一个“泥人”了,妈妈看见我这般模样哭笑不得,我看见妈妈笑的四仰八叉,急忙叫妈妈用手机照给我看,我看见后,一屁股坐在石头上,哇哇大哭起来,我的哭声吸引了前来迎接我们的外婆。外婆看到我后,更是笑的前胸贴后背,我哭得更大声了,后来他们安慰我道“没事儿,等会儿回到老家,洗个澡就好了,啊,不哭了。”我这才停止下来。

到老家我洗完澡了后,看见厨房这个做什么东西,于是我蹦蹦跳跳的跑了过去,“哦,原来你们在做月饼啊!哼,你们还没有我做的好呢!”我得意洋洋地喊道。表哥在我的背后说了一句:“有本事你来做啊!这可是很难的哦!”“这有什么难的,我分分钟做十个给你看!”我不假思索的说了出来。“要是你能一下子做二十个出来,我就把我的那份都给你吃。”表哥很不服气的样子,我心想:“不会吧,他应该是知道我会做月饼的呀,会不会有诈啊?哎,也许是他忘了吧!”于是我就开始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做起月饼了。

对了你们一定不知道月饼该怎么做吧,那你们今天是读对了我的这篇作文,接下来我就要开始展示真正的技术了,看好了哦!

我最开始吧做月饼的模具准备好了。我先把面粉和水和在一起,盖上保鲜膜发酵三四分钟就差不多了,因为月饼的皮不需要太柔软,然后在发酵期间做馅儿吧,今天我要做的馅儿有豆沙、火腿、蛋黄,面团发好了后,就把面团拿出来,用手把面团一小坨一小坨的分散来分别装上馅儿,最后用模具压一下就可以放进烤箱里烤了,可以根据月饼的大小来调整时间。

一眨眼晚上到了,我一下子做了30个呢。月饼烤好后,我马上去找表哥拿他那一份了,没想到他真的给我了。看着这一家人开开心心的围在一起吃月饼,看电视,我心满意足的笑了。

篇四:家乡的风俗作文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寒假预示着春节到来,而春节代表着新的一年。新的一年,有期盼,有快乐,也有嬉闹。于是,这火红的春联便随着它的脚步,也贴起来了。

街上挂满了新异的灯笼,街上的人也是个个露出了笑脸,笑得比那初春刚绽开的花苞还要灿烂呢。然而在这个花炮之乡,又怎么会少了放鞭炮这一重大习俗呢?开门鞭的声音不绝于耳,放完了,声音却仿佛还在耳边萦绕。再夹杂了一些人们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增添了许多热闹的气氛。

同等重要的是吃各家办的酒席,老话说得好“无肉不欢”,人们大口大口吃肉,大碗大碗喝酒。不用语言表达内心的喜悦,这香醇的酒中,便饱含了一切感情,人们举杯交谈,何尝不是一桩美事呢?喝完酒,男人们的脸上都是熟透的柿子般红了,而他们的妻子则会劝诫少喝酒。但是,在这样一个红红火火的日子,谁又会听得进去呢,女人们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了。

虽然这个假期不同于之前,可疫情的发生,倒也不妨碍我喜欢除夕,不仅因为全家人可以欢聚一堂,其乐融融,可以吃美食,可以放鞭炮烟花,可以看春晚,更多的一方面是我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

从小我就牵着大人的手,将那红红的春联协力贴在大门的两侧,让整个家中充满了气象,有了许多年味,新的一年,万象更新。不管外面的冷风吹得多瘆人,我和父母都相视一笑,心中早已经被温暖遍布了。

今年,我又开始了这一欢乐行动,三下五除二,我搬来凳子,拿出早已买好的一大卷粗胶带、剪刀。把那抱有着对新年期望的春联蹑手蹑脚地拿了出来,便觉得一切都准备妥当了。你可能要问了,是什么期望呢?自然是祖国度过这次难关,让“母亲”再次展露难得的笑颜。怀着这样一颗“赤子之心”,激动的心情更是久久不能平复,我们便很快做好准备,开始做起了这忙碌而又欢乐的活动。

寒风可不会懂得怜香惜玉,像一头迅猛的狮子,嚎叫着,呐喊着。如一把把尖刀似的打在了我和母亲的脸颊上,真是怪疼的,我与家人就剁剁脚、搓搓手,便懒得去管它,真是搞了个寒风自讨没趣。春联在我手中可是被治得服服帖帖,挺直了它的腰肢,崭新靓丽的春联展现在我的眼前。我便拎起胶带,势要拿下这场“战争”的胜利,小心翼翼地粘好,生怕不小心扯坏了。那一刻,我似乎听得见自己的心跳声。额头上已滴下了紧张的汗水,呼吸都变得急促了起来。

经过我天衣无缝的配合,这春联也就此告一段落了,我不由得打心底有了一种自豪感、满足感。看着那寓意着期盼的春联,我好像又听到了人们的期盼声……

“年年顺心走鸿运,事事如意迎吉祥。”

篇五:家乡的风俗作文

元宵节

作者:柯文婕

元宵节是春节的一个高潮。这一天皓月当空,街上一片喜气洋洋,元宵节,有着吃汤圆的传统习俗,喻意着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我们一家人都十分喜爱吃汤圆,因此,元宵节是我们家最为喜欢、重视的节日。这一天,一定要自己亲自动手做汤圆吃。

“爷爷,爷爷!”我敲了敲门。“我来做汤圆了!”爷爷拉开厨房门,让我进去先把手洗干净,说一会儿就开始做汤圆。我认真伃佃地把手洗干净后,爷爷把糯米粉拿了出来,准备揉糯米团。只见爷爷把糯米粉倒入一个大玻璃碗里,倒入温水一起揉搓,揉至绵软如泥,象一团雪白的云朵。糯米团揉好了,爷爷叫我说可以做汤圆了。这时,奶奶把事先准备好的芝麻馅料端了上来,我也迫不及待地走过来一起包汤圆。我跟着奶奶一丝不苟地学起包汤圆来。奶奶揪下一小坨糯米团放在手心,用力压成扁平状,再用勺子挖上一勺芝麻馅儿放在糯米团正中央,然后把压扁的糯米团一点一点包住馅料,接着便用手搓成一个圆球,小巧玲珑,精致可爱。我学着奶奶的样子,也有模有样地慢慢包了起来。不过包出的汤圆总是歪歪扭扭,不太好看,真让我哭笑不得。爷爷鼓励我不要放弃,连续包了几个后,我也成功包出了圆滚滚的汤圆来。我们爷孙三人的脸上都露出了喜乐的笑容。经过我们一起努力,汤圆终于包完了,我和奶奶把手洗干净到一边坐下来,等着爷爷煮汤圆,煎汤圆。

爷爷开始煮汤圆了,爷爷先把水烧开,然后再把包好的汤圆倒进水里,不一会,就看到一个一个的小圆球向上冒,还不时地翻滚着雪白的身体,就像一个个玩皮的小孩。等到汤圆表皮有一种透亮的时候,爷爷说,汤圆煮好了。爷爷又把一部分煮好的汤圆用平底锅煎起来,小火煎制,直到两面金黄,就用筷子夹起来装盘,撒上白芝麻,味道可香了。

两种做法的汤圆都做好了,我赶紧帮着拿碗筷,准备吃汤圆了。奶奶叫来爸爸妈妈,姑姑姑父和妹妹们。爷爷把两种汤圆端上桌,上面冒着一层白气,妹妹叫它为仙气。煮好的汤圆外表晶莹,让人不忍心去吃下它。我勺子舀起一个汤圆,吹了吹,然后用牙齿轻轻咬开,香甜的芝麻馅便流进了我的口腔,那味道令人难忘,一直流向我的心里。煎汤圆的滋味又是不同,表面金黄酥脆,可里面软糯香甜,吃起来可真是美味啊!

吃完汤圆,一家人口围坐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爷爷还对我们说,以前吃汤圆的时候,正在上学的小孩吃三粒,意思是三步登科,在学业上不断进步;外出工作的大人吃四粒,意思是四季平安,四季发财。

元宵节真是一个热闹又喜庆的节日,家家灯火通明,热火朝天地做着汤圆,吃汤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谈天论地,充满幸福祥和的氛围。

篇六:家乡的风俗作文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晚饭过后,一个人坐在沙发上,靠近窗边,肌肤沐浴在窗户玻璃里映衬的烟火中,眼前茶几前的绿植盆栽的花花草草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是有说不尽的悄悄话。可恶的新型冠状病毒在合家团圆的日子里作威作福,间隔了亲人们的团聚,破坏了家人们团聚的美好场景。我在沙发上发着呆,思绪飘到了去年的除夕夜晚。

基本上每年的除夕夜我都会和父母在乡下外婆家一起度过,家人吃过年夜饭后,就围坐在炭盆边一起守岁。炭盆里燃着的火很旺,且有一股淡淡的树木香味。在童年的记忆中,这木碳的淡香味,就是除夕夜的特有气息。

家乡的过年有许多习俗,放鞭炮、吃饺子、贴春联……可我第一时间想起的却是守岁。等待着春晚上的新年钟声的敲响,等待见证自己的成长,我喜欢和家人一起守岁的气氛。

除夕那天我发誓,一定要把今年整场春晚给熬夜看完,为了这个吹出去的大话,我还特意泡了一杯奶茶来为自己提神,看着还在厨房里忙碌的外婆,正忙活着给大家包着守岁吃的饺子,我迅速的挽起袖子,打算帮外婆一起包饺子,看着桌上整齐排放的饺子,便好奇地问着外婆,“除夕守夜为什么要吃饺子,而不是吃馒头汤圆什么的呢”外婆立刻解答了我的疑问,笑呵呵的说道:”你看饺子形状和元宝是不是很像,人们除夕夜吃饺子取“招财进宝”的意思。外婆又问到“你知道为什么我们要守岁吗?”我的好奇心立刻又被外婆勾起,外婆沉思了一会,便开始了她的精彩的故事讲述”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妖怪,叫“祟”。每到大年三十晚上,他就会如饥似渴地跑出来害人。它在半夜进门,一进门,什么也不干,直奔床边摸睡着了的小孩的头。小孩子接着就会头疼发热,病情越来越重,最后会变成傻子。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当然不希望那个无恶不作的“祟”让自己的孩子变成傻子呀。于是就在除夕的晚上整夜亮着灯,守在孩子身旁,他们整夜不能合眼,一直提防着兴风作浪的祟,这就叫“守祟”,后来因为祟与岁谐音,而且因为过一年长一岁,就把“守祟”改为了“守岁”。”外婆绘声绘色地讲着,我的眼睛睁的铜铃大,手心冒着凉汗,紧握着外婆的手听完了这个古老的传说。

家人在一起团聚的时间总是感觉像鸟飞兔走般的快,我抬起头看了眼挂在墙的钟,23点58分,离守岁成功只有两分之差,此时外面世界仿佛被爆竹声给笼罩着,即使相隔1米远的人们都听不见对方嘴里说出来的话,只看见彼此的笑容满面,电视上的春节年欢晚会上的主持人们拿起话筒,开始大声的倒计时来10、9、8、7、6……过年咯!我也兴奋的欢呼起来:“我又一年守岁成功了,我又长大一岁咯”此刻外公正拿着打火机,在门前点燃一个巨大的烟花,我捂着耳朵脸贴着门上的玻璃往外看。只听”嗖”一枚绚丽的烟花飞上天空,炸出来一朵朵五颜六色绚丽的烟火。现在,虽然科技高度发达,人们不再迷信,也没有“祟”这个妖怪,但亲人们依然为我们守岁。我想,这守的更多的是一种亲情,一种对孩子美好的期望、深情的爱吧。我长大了,一定要好好地孝敬和报答他们,为他们守岁,守着他们慢慢变老,守着他们平平安安。

虽然今年的除夕无法和和亲人们一起守岁,但家人的心却是无法切断的,就像家乡的习俗会永远流传下去一样,守岁与我紧紧相连。这是我记忆最深刻的家乡风俗。

篇七:家乡的风俗作文

在我的家乡,过春节可真热闹!风俗习惯更是别具一格的呢!放了寒假,小孩们过上那悠闲自在的日子而大人们却开始忙着办年货了,到处洋溢着喜悦的气氛。

最难忘过小年后的过大年前的那几日,集市上,菜场上那可是热闹不过了,都在囤着过年要的年货,一年中赚的钱一年中最欢喜的劲儿几乎都用在办年货上了。

特别是年前打豆腐,几乎是岳西乡下人家不可缺少的办年货活动,把秋天丰收的黄豆,挑出颗粒饱满的,没有一点瑕疵的,放在水桶里,用冷水浸泡八个小时以上,等黄豆发胀了以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挑到加工厂去磨成豆腐浆,然后,挑回来放到大锅里面去,用柴火把它烧开后把豆腐浆盛到一个干净的包裹里面,用架子架在水缸上面,把裹着豆腐浆的包裹放在上面,挤压出纯豆浆出来因为磨出来的是黄豆渣和豆浆在一起,要把豆渣分离出来这样挤出了大概半个小时,纯豆浆已经出来了,再把它放到锅里烧开,要提前准备好石膏,把它碾碎,碾成细末。然后用水桶把烧开的豆浆盛出,放在边上,这时,请有经验的家中长辈或能干要好的邻居来帮调石膏水,因为乡亲们认为:石膏水的比例多少决定豆腐的好坏,豆腐结实硬棒的好坏预示着这家来年的运气好坏,所以特别慎重。等石膏水调好了,在倒入缸中之前,先快速地把刚才烧开的豆浆倒入缸里,并用锅盖立马盖上放锅铲压在上面,过几分钟掀开用筷子插入豆腐中,如果筷子立在上面,证明豆腐很成功,来年好运气,接下来,把缸里的含有水的豆腐舀进在早已准备好的用方桌托着的1。5平方米的纱老布里,舀到能打成包裹样,压平,用干净板子盖上,最后用几块大石头压紧板子,等沥干水份后一板豆腐就成型了,如果含有水的豆腐多,那就可以多舀多压几板呢!

自家打的豆腐是过年最重要的菜,可变着花样做生腐,虾米豆腐丁等,过年前准备的菜都是为了年夜饭,大年那天,人们随便吃完中饭就忙活起准备过年的琐事来,到了下午四五点,女人们开始做年夜饭,男人们带着孩子上山祭祖,在这一天,在外工作的大人在外念书的小孩都回来了,一家人团坐一起,烤火,喝茶,尝瓜子花生以及各种糕点,叙叙情,准备吃年夜饭。

我家的桌上怎能没有岳西必备的年菜呢?当然不可能!鱼,寓意来年年年有余;满满的一盘红烧肉,寓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越来越肥;爷爷和爸爸贴好红红的对联,挂上圆圆的灯笼。随着“砰”的一声,鞭炮连连,该吃年夜饭了。

一家人吃完年夜饭,赶忙摆好茶点,招待等一下来辞年的同宗、亲戚、好友的,糕点里面必须摆糕,代表步步高升,日日高升。家中的长辈和女人们等着人来串门端茶递糕点,而家中顶梁柱们小伙子们小孩们就走出家门串门辞年。我也跟着他们一起跑,挨个串门,听他们唠叨,一会儿跑到东家大妈家,一会儿又跑到西家大院小妈家,进屋时拱起双手说“来纳福嘞”,进屋后听着大人们的唠家常,瞧那欢喜劲儿自己心儿也飞扬开心起来,最高兴的还能得到串门后的各种玩的,吃的,物品丰富颜色鲜艳得让人眼花缭乱,心生激动。“纳福”这感觉再好不过,分明就是我们一边串门一边守岁么,不过“纳福”活动必须当晚子时十二点之前回家,好留个有人专门接待你的好时辰“出行”,也就是来年的第一次出门。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愿你们来年好运连连,开始新的一年不要再惦记过去的往事,俗话说得好:新的不去,旧的不来。

篇八:家乡的风俗作文

我的家乡是潮汕。潮汕有数不清的风俗,有些风俗其他地方也有,例如春节拜年、元宵赏花灯、端午赛龙舟、中秋烧塔、除夕围炉。有些则是潮汕独有,其它地方很难见到,就像营老爷、拖神、赛大猪,行头桥、摸石狮、出花园。潮汕还有不论儒释道、不论鬼神,遇见便拜的习俗,就像孔庙本不烧香但潮汕孔庙却香烟缭绕,黄岐山的月容墓、内充公的将军墓这些别人的先祖坟茔也祭拜。家乡的这些风俗,我也只是听长辈们聊起,自己并没有多少实际接触。不过,拜地主爷却是耳闻目睹,并亲身参与了。

拜地主爷,应该是潮汕最家喻户晓,最独特的风俗了。

我曾见过在石头或石碑上写着“土地”二字的“爷”,也记得《西游记》里孙悟空一呼喊,那个被叫出来问话的土地公公,这些是“土地爷”还是“地主爷”我总弄不清楚,觉得就是同一个“爷”。我问过妈妈,妈妈只知道不同,却说不出个为什么来。我在想,《半夜鸡叫》里的周扒皮就是大地主,“地主爷”的“地主”可能就是周扒皮的这种“地主”了吧?现在大家都住楼房,没有土地,这个拥有土地的人就是“地主”,我们都是“租客”,是不是这个“地主”就被人们称为“地主爷”了?妈妈说不是,“地主爷”是神,周扒皮是人。不过,我却知道我们家的“地主爷”是妈妈在菜市场杂货铺买来的,分明就不是神嘛。

你别不相信,我们搬家的时候,我亲眼见到妈妈花了几块钱买来一块写有“地主神位”的塑料牌,回到家,她就对着这块塑料牌叩拜了。那时,我很好奇,问妈妈为什么要对这块塑料牌行这么隆重的礼?妈妈说这是地主爷,能保佑我们出入平安、居家健康的。我更好奇了,一块塑料牌就有这超能力?若是真的,我也叩拜,保佑我每次考试都100分,不是更好了?妈妈说也行,你自己跟地主爷说说。哈哈,真能这样的话,那我天天叩拜。

突然,我似乎记得在哪个地方读过一篇题目叫《潮汕女人,一个能跟神明对话的群体》的文章。我也是潮汕女人,我也要跟神明对话。地主爷是神明,就住在我家里,我想请家里的神明帮助我考上一所好中学。

每月的初一、十五两天,妈妈总会早早起床,我也跟着妈妈起床,与妈妈一起准备拜地主爷的供品。妈妈说地主爷不讲究,什么食物都行。米饭、菜、鱼、肉、水果、糖,只要是能吃的就好。当然,还必须有钱纸,这是最重要的。我问过妈妈,这是不是就叫“有钱能使鬼推磨”?妈妈瞪了我一眼,告诉我小孩子别乱讲。如果不是,那要地主爷保佑,为什么要用到钱纸,是行贿吗?我不敢再问了,估计神明也有潜规则。

拜地主爷的时候,妈妈先在“地主神位”前面摆一个香炉,再在香炉两边放置二根电蜡烛,食物则摆在香炉前面,接着点上三根香。这些供品都是摆在地上,不是摆在供桌上。我纳闷了,人吃饭都是在饭桌上,地主爷吃饭却趴在地上?其他神明可不是这个样子!我很好奇,但看到妈妈满脸的虔诚,我也就不敢再问了。我担心问太多,地主爷不保佑我考个好分数,那就是天大的遗憾了。

妈妈跪在“地主神位”牌前面,嘴巴叽里呱啦说个不停。她说得很快,我全听不清。妈妈说完话,就把三根香插在香炉上。莫非这就是潮汕女人与神明的对话?紧接着,妈妈叫我来拜。我学着妈妈的样子,但我不知道要跟地主爷说潮汕话还是普通话,或者是讲英语,只能在心里默念着“保佑我考个好分数”,其实我也不知道是用什么语言念,反正我心里明白着。

叩拜完之后,我帮妈妈把钱纸拿到楼下,妈妈则提着一个烧钱纸的炉子也下了楼。她先把一张钱纸点着火,放进炉子里,再陆陆续续把其它钱纸放进去烧。我也照着她那样,把钱纸放进去。火很旺,我一不留神,稚嫩的手差点成了“烤猪手”。我大惊失色,连忙把手缩回来,吓得大喊“哎呀妈呀”。可是,妈妈却不慌不忙,一张纸钱一张纸钱往炉里放。我真佩服妈妈那样不怕火。

回到家,妈妈问我跟地主爷说了什么。我把刚才我的迷惑、我的行动全跟妈妈说了,妈妈听后大笑。妈妈告诉我,潮汕女人跟神明对话,就是这种方式。不管你有说出来没说出来,不管你说的是潮汕话普通话英语法语西班牙语,还是火星语土星语,神明一概能明白。你有什么疑问也可以问神明,神明都会告诉你。我感叹,那神明不就是“百度”了?不止不止,神明应该是“亿度”才对!

我终于明白了!我想跟妈妈说,待我升初中考试的时候,我把家里的地主爷带到考场去,让他帮我做题,这样就能科科满分,天下无敌了。

你们说说,我家乡的这个风俗好不好?保证所有同学都说好。哈哈!

篇九:家乡的风俗作文

姥姥从小就在北京长大,从我太姥姥那里学了一手地道的北京菜。我的祖籍虽然在南方,但因为在北京生北京长,已渐渐忘记了南方菜的味了,变成了个北方姑娘。记得每年立春日,姥姥都会端上一盘新烙的春饼,卷上提前做好的香喷喷的酱肘子和合菜,年年如此,我每次都吃得肚子溜圆。姥姥说,这个习俗叫“咬春”,北方地区都有这个习俗。我很好奇,“咬春”是怎么来的呀?可姥姥却说她也不知道。

查了资料我才得知,南方立春吃的春卷和北方的春饼虽然长相、做法都不大一样,但它们其实是有着同一个“祖先”的:五辛盘。五辛盘诞生于魏晋时代,关于这“五辛”历代说法不一,不过都是一些有刺激性味道的蔬菜。古人之所以采用五辛盘来迎接春天的到来,主要原因是古人认为季节转换之际容易生病,而这五种刺激性味道的蔬菜吃进肚子里之后可以刺激五脏,增强免疫力,进而避免生病。不过那时还没有磨面粉的技术,五辛盘只是一些蔬菜,并没有出现最重要的春饼。

后来,在五辛盘出现不久,由五辛盘演变而成的“春盘”就诞生了。大约是在东晋时期,春盘开始流行开来,同样是在立春时吃,不过盘子里面盛放的不再是辛辣的蔬菜,而是萝卜和芹菜等时令蔬菜。五辛盘中的蔬菜因为刺激性强吃的人不多,但春盘由于加入了时令的蔬菜,受到了更多百姓的欢迎。那个时候,新鲜蔬菜还是值钱的新鲜物,新鲜到足以用来当作亲友之间互相在立春节庆时赠送的礼品。不过,当时的春盘,依然没有面饼。

进入隋唐时期,春盘中终于放入了面饼,是那种比较薄的蒸面饼。这时候春盘中的面饼就已经被唐朝人称为“春饼”了,它的主要吃法就是用饼包裹着盘子里的蔬菜来吃。这已经跟现在的春饼吃法很接近了。宋《岁时广记》中记载:“立春日食萝菔、春饼、生菜,号春盘。”

到了明清时期,春饼在宫廷也流行起来,那时的春饼的吃法可繁可简,宫廷春饼甚至有了“翠缕红丝,金鸡玉燕”的精致摆盘、造型,知道吗,春饼还是满汉全席中的一道呢!皇上还会把春饼赏赐给百官,明《燕都游览志》载:“凡立春日,于午门赐百官春饼”。春饼中也开始卷了肉类,其中就包括我吃春饼时最爱卷的酱肘子啦!

做春饼时,讲究要在一个记子上刷上一层油,在上面叠加一个记子,然后在擀平后上锅烙熟,吃时再揭开,就成了两张薄薄的饼。合菜都是春天刚长出来的新芽,讲究尝鲜。“咬春”的寓意就是喜迎春季、期盼丰收。我们家的合菜一般有豆芽,粉丝和韭菜,再卷上酱肘子、摊鸡蛋,有红、有绿、有黄、有白,就像打翻了调色盘,非常好看。把饼卷起来时一定不能让里面的菜漏出来,不然福气就都漏掉了。还要从头吃到尾,寓意“有头有尾”!

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从古至今,北方人把他们对于一年的希望寄托在这“咬春”的习俗里。每年立春,一家人都会围坐在一起互相给对方卷春饼,而我的春饼永远是最胖最鼓的,因为吃进去的每一口春饼,都是家人对于未来的期望和祝福呀!

篇十:家乡的风俗作文

喧天锣鼓敲起来,火红春联贴起来,欢快音乐响起来,扑鼻香味飘出来,又是一年春节到……吃饺子是全中国过年必不可少的习俗之一,我的家乡也是如此。

大年三十我和爸妈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刚到家,就听到爷爷大声吆喝:“孙子,快来,我们都想你了!”我三步并作两步,马上跑过去,扑到爷爷的怀抱,爷爷用苍老干枯的手抚摸着我的头说:“该下饺子了。”我听了立马全副武装,戴上准备好的N95口罩,穿好罩衣,准备烧锅下饺子,爷爷看到我这身可笑的装扮后,神秘的笑着说:“你去烧锅吧!”可是当我来到厨房门口时,我惊呆了,原来又脏又黑的土锅灶台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干净的整体厨柜,上面干净地摆放着天燃气灶,灶上蓝色的天然气火苗,欢快地跳动着,展现着优美的舞姿,厨房里没有一丝烟味。我按奈不住兴奋地叫道:“土锅不土了,我的老家通上天然气啦!”太好了,以后奶奶也可以在厨房里来去自如了,不会再因为肺不好而被烟气呛的受罪了!站在门口,我又想起了去年大年三十的情景。

去年的大年三十,回到老家,帮爸爸烧锅下饺子,那时老家的厨房是一个狭长的房间,灶台是用砖头垒的,土锅十分简陋,且不环保,锅边堆放着各种柴火,厨房内各种灰。去年是我第一次烧锅,以为它很简单,于是心不在焉的点火填柴。突然一股浓烟呛得我直流眼泪,瞬间弥漫了整个厨房,我定睛一看是火熄灭前发出的紧急信号。我连忙用那一小簇奄奄一息的火苗点燃了一颗花生秧,火慢慢燃起来,可是厨房的浓烟越来越大,浓烟滚滚,烟气呛的我喘不过气来,我的脸也是黑乎乎的,像一只大花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水终于开了,我叫爸爸下饺子,爸爸拿着毛巾捂着鼻嘴进来下饺子!过了好大一会儿,一股年的味道飘到我的鼻子里,饺子熟了,我如释重负,停止烧锅,饺子终于端上桌了。

“吃饭咯,天然气下饺子就是快!”爸爸的叫喊声惊醒了我,我如梦初醒!“今年的饺子格外美味,”爷爷边吃饺子边兴奋的说:“孙子呀,你以后就不用烧土灶受罪了……全国都在建设新农村,今年也是国家的脱贫攻坚年,各家各户都能通上燃气。不少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都选择回老家发财致富,咱们村还被评上最美乡村了呢。”听了爷爷的话,我感触颇深。

是啊,今年村子确实发生了很多变化,原来村子里的路是泥泞不堪的,夜是伸手不见五指的,垃圾是随处可见的,新农村建设以后,村子里的路是沥青路,平平整整的;路两旁是整齐的路灯,照的村子格外明亮,人们在灯下散步;原来污浊不堪的小河,现在也清澈见底,犹如一面镜子,把河边的垂柳倒影得格外漂亮。村子中心新建的游园热闹非凡,老年人在里面有说有笑,大妈们在广场上跳舞,尽显幸福,一切都祥和美好,农村的变化真的是翻天覆地,日新月异!

我抬起头,发现天空更蓝了,院里的小草更绿了,空气更清新了,牡丹花更红了,就像新农村的生活一样,越来越红火。我要发愤图强,好好学习,长大了,做一个栋梁之才,为祖国的强大奉献自己的力量,为农村的建设发展做出贡献。

篇十一:家乡的风俗作文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上海人偏爱甜食是出了名的。在我的家乡,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就有吃重阳糕的风俗。每当提起重阳糕,我自然会联想到重阳节以及王维的那首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就是以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为背景,写出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据记载,吃重阳糕的习俗源自于唐朝并一直沿袭至今。传说九月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更祝曰:“愿儿百事俱高。”这便是古人九月做糕之意。明朝的状元康海曾用糕来庆祝自己中了状元。

对于小孩子而言,美食的诱惑力自然是无法抗拒的,更何况是甜食。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长辈们忙碌地准备着制作重阳糕的食材:糯米粉,米粉,玉米粉,白糖,各种干果等。我也蠢蠢欲动,准备届时敞开肚子大吃一顿。望着摆在桌上的各色的果仁,馋虫便被勾了起来。

可是制作重阳糕偏偏是一项耗时耗力的活儿,我实在等不及了,便也来帮忙一起和面。两只小手上沾满了白色的糯米粉和米粉,粘粘的甩都甩不掉,可还是照样卖力地揉捏着,仿佛要把这和谐欢愉及祝福也一同揉进面团里。可是,妈妈却每每对我说:“快去玩吧,别把粉弄得一身都是。”我听到这话,便匆忙跑到镜子跟前,望着镜子里一头一脸一手的白色,对着镜子扮起了鬼脸。

玩了一阵子,又来看看做糕的进度,此时我发现白色的糕胚被装进了模具里,最下层的是白色,中间夹着一层红色的豆沙,最上面的那层似乎最吸引人:有红色的大枣,金黄色的板栗,绿色的果脯,还有浅黄色的核桃仁,光是看这颜色就使人直咽唾沫。

过不了多久,就闻到了从厨房里飘出的阵阵香味,我就知道已经在蒸糕了,不多会儿就能把它装进饿得咕咕叫的肚子里,心里不断盘算着到底要吃几块。重阳糕终于出笼了,冒着阵阵的白气,夹杂着果仁的香味,我恨不得爬上桌来,把肚里的馋虫给压下去,再也顾不得妈妈在一旁的劝阻,挑了一块果仁多的,对着它狠狠地咬了一大口,烫得直吐舌头,呼呼地往外吹气。

“别净顾着自己吃,快给外公送一块去。”我赶紧奔向外公的房间:“外公,外公,快来吃重阳糕吧,我今天也一起参与做糕了,您快来尝尝好不好吃。”

传承至今,重阳节又添加了敬老的内涵。在这一天,全家围坐在一起品尝着这充满美好祝福的重阳糕,小辈们往往会为长辈们做一件事,以表示自己对长辈的一片孝心,这也非常符合我们民族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或许我们应当珍惜和牢记这份经历了几千年的华夏历史文明的产物,因为这是专属于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与荣耀。

篇十二:家乡的风俗作文

绚烂璀璨的元宵节紧随着除夕结束的脚步到来了,我的家乡是上海,一个繁华至极而又人人忙碌的都市,但在元宵节那天,却别有一番风景,我始终忘不了那每年元宵节看到的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也忘不了明亮宛若星辰般的花灯。

黄昏之时,丝丝缕缕的云霞带来了夕阳,太阳徐徐落下,在天边渲染出粉紫交融的霞光,染了半边天。道路上尽显一派繁忙之景。我们家也如约而至,来到了每年必来的豫园灯会。人流不断地涌动,仿佛吞噬了整座豫园,但依旧能看到花灯那柔和而又炽热的光芒,聚集在一起,照亮了半个城。一路上推推挤挤地好不容易进了豫园,才见灯火通明的街道上挂着花灯无数,柔美绚烂的灯光照亮了栩栩如生的图案,眼花缭乱之际也满是欣喜。还记得小时候赏灯时的懵懵懂懂,只觉花灯散发的光芒,和上面描绘的图案是如此的美丽生动,内心也不禁流露出欢喜,哀求着妈妈一个个都买下来。现在长大了,看到这一番绚丽之景,正应苏味道笔下的“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般昌盛璀璨,而那花灯的光芒也照亮了我的内心与希望。每当花灯初上之时,众人眼中便是欣喜和希望之情,我便闭眼祈福,期盼来年幸福美满,平平安安的度过一生。睁开双眼,便见万千灯火挤满了整个豫园,灯火明亮映衬着繁华昌盛的街道和驻足观赏的人流,温暖而又璀璨。元宵节花灯的品种也是数不胜数,有的制成兔子样,栩栩如生的雕刻,白色的皮肤上细致地刻上皮毛,放上柔和的白灯,孩童们爱不释手地抱着,捧着,拖着……;有的是六边形的,在亚麻布上描摹上优美婉转的景色亦或是古时候传说中的片段,点上黄灯,别有一番风味;更有的是一条大龙盘旋在九曲桥下,一片片的鳞片映衬着湖水的清澈与波光粼粼,闪现出蓝紫色的光芒,精致而又独特的景色引来了许多游客争先恐后地登上九曲桥,驻足观看,留下美好瞬间。逛到那里都是华灯璀璨,人们的交谈、欢笑声掺杂着街边商家的吆喝声,热闹至极。大人们宠溺的看着孩童一手拖着兔子灯,一手吃着街边的零食,尽呈一片幸福美满之景,无尽的暖意流进了每个人的心里,让这一个漫漫长夜变得美好而又短暂,唯有照片留住了我们最美好的时光。

其实赏花灯的由来传说来自于汉明帝永平年间,当时的皇帝信仰佛教,恰逢蔡愔修的佛法归来,称每年正月十五时,印度摩喝陀国众僧云集,瞻仰迎佛舍利,观赏花灯,是参佛的良辰吉日。明帝听之,为弘扬佛法,决定每年的正月十五之夜,在寺院宫中“燃灯供佛”,所有人都得挂灯祈福。经过了岁月的流逝,自然而然成了约定俗成的习惯。

赏花灯这一民间习俗经过了岁月的蹉跎,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花灯的璀璨似万千繁星般聚集在豫园,一盏盏花灯宛如人们一个个盛开的美好希望与寄托,驱赶了冬日的寒冷,温暖了人们的内心,似灯塔般照亮了前进的路途,指引了通往幸福的方向。愿将这一中华民族渊源流长的传统发扬光大,继承真正的中华文化。

篇十三:家乡的风俗作文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富裕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我们灵台也不例外,比如说我们灵台的一些人或物:灵台宫灯、灵台香包、灵台剪纸、灵台根雕、灵台泥塑、灵台刺绣、灵台碑林、灵台民间社火等等,现在就让我为您讲讲吧!

先说说我们的灵台宫灯吧,灵台宫灯起源于明代,宫灯又称宫廷花灯,是中国彩灯中富有特色的汉民族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宫灯起初流传在富贵人家,通常在美好而欢乐的节日或喜庆的日子将宫灯挂在房檐角上点燃。明清后,民间艺人不断探索改进,随着工业水平的不断提高,由木材到竹子再到铁丝为主要制作材料,工艺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还有些民间艺人突发奇想,用宫灯代表各种小动物,样式繁多,造型美观,新颖别致,又栩栩如生的动物灯,有富有时代气息的广告灯,有色彩鲜艳的孔雀灯。因此,灵台宫灯成为一种独特的民间工艺,在周边地区开始流传。

接下来要说的就是我们的灵台香包,古称香囊,其意蕴是祝福老人长命百岁、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小孩戴上可以保佑平安,父母还在香囊里面放入中药,为小孩来年不生病。在端午节的前几天你会看到,耗子们的脖子上,大街小巷里,在老奶奶的手推车上,在偏远的小乡村……到处都可以看到香包那鲜艳美丽,栩栩如生的造型,香包以他那特有的风韵活跃的人们的生活中。他不仅表达了思想、敬仰、也揭示人性欲望的民俗。

再要说的就是我们灵台的著名人物皇甫谧。皇甫谧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安定郡朝那县(今甘肃省灵台县)人,后徒居新安(今河南新安县)一王国,西晋时期学者、医学家、史学、东汉将皇甫嵩曾孙。他一生以著述为业后得风痹疾,犹手不释卷。提起皇甫谧人们就会想到他编撰的《针灸甲乙经》。其实,除此之外,他还编撰了《历代帝王世纪》《高士传》等书。他一生以著述为业。在医学史和文学史上都负有盛名。其实他还改过各种医学著作,是中国历史上特别有名的医学家。

最后要说的就是我们灵台的民间社火了,社火是一种大型的民间文化活动,是家乡人庆祝春节的活动之一,更是一种传承已久的家乡风俗。若要说春节是一年最热闹最喜庆的日子,那么社火更是给春节增添了一抹浓重的古韵和红火。社火一般在初一到正月十五之间举行。当大街小巷想起锣鼓铜钹声,人们就知道社火来了,他们脸上画着各种不同的脸谱,和京剧的脸谱十分相似,身着华丽的戏服,手拿棍剑刀叉等道具,踏着戏文的诵唱节奏,围着场地走圈。他们脚踩两米高的木棍(也叫高跷),如履平地,真是让人佩服啊!如果你仔细聆听戏文,就会发现戏文和他们的服装道具是相配的。

在中国,数不胜数的特色风俗,各有千秋,让我们一起好好传承、保护、尊重传统文化的结晶,呵护这个温暖、智慧、有根的大家庭—灵台。

篇十四:家乡的风俗作文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富于石屏浓郁乡土气息的习俗,处处折射着石屏人热情淳朴的生活新景象。去年四月份,我参加了表哥的婚礼,见证了石屏人讨媳妇的习俗,也见证了石屏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

由于我的身份是伴郎,所以清晨六点半钟就早早起来,准备去裱花车。花店老板手法娴熟,手起剪落,嗒嗒声中玫瑰、百合、幸运草悉数被裱在了车子的引擎盖上。心心相印的造型,随风飘逸的彩带流苏,再加上车牌上“永结同心”的红彩头,这焕然一新的香车,肯定能迎娶回漂亮的新嫁娘。

婚车徐徐启动,迎着朝晖缓缓驶向新娘家。表哥一脸的甜蜜和期待,恨不得立马让新娘子依偎在自己的怀里。瞧着他那猴急样儿,我在心里暗暗窃笑。可谁曾想,我们一行来到新娘家,却吃了个闭门羹。没错呀,这里就是表哥未来的老丈人家,红红的婚联醒目地贴在大门两边,可门敲了老半天就是没人开。肯定是伴娘们使坏,故意把门紧闭,借此机会来刁难刁难新郎倌儿,表哥见此情景,好似知道了什么似的,从提包里掏出一大沓红包,不停地往门缝里塞,边塞还边唱:“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我要进来……”哈哈,表哥那嗲嗲的样子,真可爱!

一个……五个……十个……哥哥塞进去的红包终于撬开了新娘家的门,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哈哈哈。

我们嘻嘻哈哈地一拥而入,笔挺的西装队一下子挤满了新娘家的小院,可还是不见美娇娘的倩影。这时,伴娘用盘子端来了四杯不明饮料,款款地递到我们的面前,“这四个杯子里装的分别是朝天椒碾成的辣酱,苦瓜压成的汁,柠檬榨成的水,最后一个则是超甜的咖啡。”伴娘顿了顿,一脸坏笑地说,“酸甜苦辣,人生百味,尽在其中,新郎尝过此味后,才能和新娘开启幸福的生活模式……”什么呀,这分明是要让表哥出糗嘛。无奈之下,表哥一一喝下了怪味十足的饮料,脸上的表情包别提有多丰富了。尤其是喝辣酱时,表哥的全身好似僵硬了,一脸的胆怯,好像在说:“这吃进去,待会儿不就得去打吊瓶了,还怎么洞房花烛夜?”可为了讨到媳妇,表哥也是拼了,两眼一闭,抬起辣椒酱,咕咚——咕咚几口喝了个底朝天,喝后脸霎时变得通红,呛得他咳嗽不断……

经过层层考验,道道关卡,在西装队的千呼万唤中,在伴娘们的簇拥下,表哥如愿以偿地牵到了新娘的手。可事儿还没完,表哥还得背新娘到车上,一路上,表哥瘦削的小身板可是背得相当费力,脑门头上都沁出了一层细汗,时不时就半蹲下来,把新娘轻轻放在凳子上,休息一会儿,又要单膝点地跪下,让新娘跳上来才走。好不容易才把新娘娶到了家,大家才松了口气。

借着招待亲朋好友的宴席,一般还设有婚礼仪式,新人给对方父母敬茶认亲,双方交换佩戴戒指。曲散人终后,讨媳妇这项美差才算是圆满完成。

讨媳妇真不容易啊!在此,我衷心的祝福哥嫂幸福美满,和和美美地过好每一天!

篇十五:家乡的风俗作文

吴皓

中秋节,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也就是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这天传说是远古时期后羿射日有功,西王母赏赐仙药,在八月十五这天,后羿带众人打猎,弟子西蒙前去偷药,嫦娥为了保护仙药,将其吞掉,不受控制的飞上天去,后羿只看到即将消失的嫦娥,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嫦娥的善良,把这天定为中秋节,寓意一家人能够在这天团圆,也希望嫦娥和后羿也能早日团圆。所以赏月在这天也是必不可少的,还要吃月饼。

月饼,我们家早在一天前就准备了。妈妈拉着正在打哈欠的我下楼去超市买月饼,因为明天才是中秋节,所以超市里并没有太多人买月饼。我们就是个意外。妈妈拉着我径直走到卖月饼的地方。我无心地看了一眼,咦?品种还挺多,有蛋黄馅的、哈密瓜馅的、芝麻馅的、水蜜桃馅的等等。当我忙着看着这些月饼时,我妈麻利地拿起了一个袋子,正把月饼往里面塞呢。我走过去一看,还好没拿太多,要知道,我妈可是十足的购物狂,买的东西往往都很多,尤其是在网上,大批大批的买,妈妈买了她爱吃的蛋黄馅,还买了芝麻馅和哈密瓜馅的,我不爱吃月饼,嫌难吃,就这样,我妈美滋滋的拿着月饼去结账了。

回家的路上,我自然成了“工具人”拿着装月饼的袋子跟在妈妈后面。刚到家,我的后脚还没着地,妈妈就抢过袋子,坐在沙发上,正准备打开一个蛋黄馅的月饼来尝尝鲜呢。当我换好鞋时,妈妈的第一口也正好下去,“嗯”这个满意的字眼,从妈妈的嘴里吐出,但下一秒,她好像又想到什么,把吃了一口的月饼又放了回去,仿佛在自言自语,不行,吃甜的长胖,但下午我在看的时候,那月饼早不见了踪迹,我轻蔑的一笑立场这么不坚定既然怕长胖,就得少吃甜食……正想到这,老爸回来了,妈妈拿起一块芝麻馅的月饼喂到爸爸嘴里,嘴里还说着:“你吃没事儿,你瘦,你长不胖。”对于在旁边静静的看着这一切的我,丝毫没有任何反应,我在等待,等待夜晚的降临,好不容易盼到黄昏,太阳在西边的光芒一点点儿减弱,夜晚即将来临,

我简单的和家人解决了晚餐问题,然后老爸刷视频去了,妈妈工作去了,我开始了寂寞而又枯燥且带点无聊的等待……

啊!天终于算是黑了,我一蹦三尺高,跑到客厅时,顺手拿走了一块月饼,然后再跑到阳台上,天上的月亮正闪闪发亮呢,旁边还有几颗星星点缀着这无尽的夜空。忽然,月亮慢慢从圆盘的形状变成了一个月牙的形状,我不经感叹,还真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嗯?不对,月亮怎么没了,星星也不见了,这怎么回事?我的头上落下几滴水。这?不会是下雨了吧?那也太倒霉了吧?仿佛是为了验证我的猜想,滴落在我头上的水越来越多,看来是真的下雨了,这时候下雨,老天爷是不给我面子吧?我打开月饼包装袋,唉……我心中由生出一种莫名的失落,看来这月是赏不成了我淡淡的一笑,咬了一口月饼,想着,哎,这月饼的味道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吃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