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帮作文大全600字作文内容页

不变的是那份痴迷作文600字

2023-07-22 08:28:40600字作文打开翻译

篇一:不变的是那份痴迷作文

正午的阳光洒进破旧的窗子里。洒在书案上,在上面留下了斑驳的影子。案前的我静静地翻着一本童话,仿佛翻到了记忆中的那一页。

“丫头,你会看书吗?”爷爷的话仿佛还在耳边,我倔犟的从爷爷手里将书抢过来捧在手上装模作样地看了起来,可是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又认得几个字,爷爷仿佛知道了我的难处,把我抱在腿上轻声帮我读着,那纸上平淡无奇的字词,在爷爷的嘴里都活了过来。自动有序的排成一幅幅画面,讲述着一个个精彩绝伦的故事,在我心中留下一颗缘分的种。

之后的每一天,对于我们爷孙俩来说,最闲适的时光就是坐在门前的椅子上,一个读书一个听书,随着年龄的增长,认识的字越来越多了,一天中那短短的读书时光已经不满足于我,我开始学着自己读,不会的字就查字典,再不行就问爷爷。就这样坐在门口的两个身影,从一个听一个读变成了各自读各自的,谁也不打扰谁。

在童年的时光中,永远只能找到父母匆匆离去的背影,但我却从不感到孤独。爷爷和叔在记忆里代替父母的位置,再长大一点的时候,爷爷的眼睛渐渐地有些花了,但他每天还是带着一副旧的掉了颜色的老花镜坐在门口接着读。再到后来呀,门口身影又变回了原先的模样,一个读一个人听,只不过读的变成我,听的人变成了爷爷。随着时光的流逝,书籍就成了我们爷孙俩精神上的桥梁,连接着彼此的情感。比起长辈和晚辈的关系,我们更像朋友,有时一起讨论一下书中的内容,有时交流一些看法和见解,有些人不理解,但我知道那是爷孙俩对书的那份共同的痴迷。

时过境迁,我们从平矮的砖房搬进了楼房里,但那里总是留着一间书房,因为那里装着我们永远不变的痴迷。

篇二:不变的是那份痴迷作文

纵时过境迁,用着新买的笔墨和宣纸,手起笔落,一笔一画,我心了然——不变的是那份痴迷。

“这周回家后自己买好工具,画一幅国画,下周交上来。”美术老师不容置疑的声音随着下课铃声一并响起,同学们纷纷面露难色,我却不愁反喜。

曾经痴迷于徐悲鸿笔下的骏马,齐白石笔下的游虾,向往如他们一样,仅用笔墨就创造出一个简单却恢弘的世界。怀着这样的痴迷和期待,我去学了国画,也小有所成,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业的加重,国画渐渐淡出我的生活。

回家后,吃过晚饭,我迫不及待地钻进房间,摆弄起新买的国画工具。书桌上已经事先铺好了一层报知,我拿出调色碟,用来代替墨碟,一格一格地倒入墨水,再加入不同量的清水,调好不同的浓度,再拿来一个小塑料杯,装好清水用于洗笔。

一切准备就绪,我开始创作了。我在报纸上铺上宣纸,执笔,蘸墨,手腕抖动几番,洁白的纸上就显现出一朵莲花的轮廓,有模有样。我有些得意,继续画复杂的景物。浓墨,淡墨来回切换使用,工笔、软笔的痕迹交错纵横,洋洋洒洒,共同汇成了一汪水潭,几朵荷花,几只蜻蜓。塑料杯里的清水渐渐愈发乌黑,最后与调色碟中的墨汁无异。画得其实并没有多写实,我却如痴如醉,沉浸其中,似乎自己就这这小潭旁,闻蜻蜓振翅,嗅荷花清香——或许是太痴迷了,才会觉得有声有色有味道。

提笔落款,卷起收好,我对自己的作品极为满意,觉得作品仍旧不失当年风采。大概是因为我心中不变的那份痴迷吧。始终热爱痴迷,才能保持本心不变,才能创作鲜活的作品,才能有所成就。

我会保留那份不变的痴迷,画出更好的国画。

篇三:不变的是那份痴迷作文

小院,小屋,一声声嘹亮而婉转的戏曲冲透了院门,在空中萦绕。

从小,奶奶给我的印象就是爱戏。无论京剧,昆曲总爱唱上两句,虽不专业,但那延长的音调和抑扬的神韵让我惊叹。我趴在窗上望她,奶奶一边是忙碌的活计,一边是自己追随了一辈子的爱好,两不误,边干边唱。

我是从来听不出她在唱什么的,但却喜欢看陶醉的她,仿佛一下子年轻了十岁,手上活计飞快,身体却左摇右摆,连眉毛梢都洋溢着喜悦,《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无论哪一段总能信手拈来,家里的电视也总是“咿咿呀呀”地响着。

痴迷。这怕是她对戏曲最贴切的词了吧。只听得音调一起,停顿两声,进而步入正曲。如流水般潺潺而下,时而遇着高音,便轻巧地跃过,留下水花四溅,引人回味。又似随风缓下的叶,兜兜转转,落地时又平添一份厚重。是啊,自练了一辈子的戏,怎会不好呢。我暗自想。

奶奶常与我说,年轻时最喜听戏,过耳不忘,如今竟记不得了。我笑着说您唱得好着呢,她笑而不语,但我看到她的笑在发光,是隐藏不住的欣慰和穿越几十年的痴迷。

如今社会飞速改变,还有几人会唱国粹,有谁会细数戏台上的角儿呢?我看到奶奶找不到她的京剧频道了,怕吵到家人只能小声哼唱。我看到奶奶站在时代的角落,被尘土弄得满面凌乱。爱好成了痴迷,是跟人一生的,尤是奶奶这种上升到传统文化的老人啊。

惊鸿延声,惊艳时光,当漫步了几十年的戏曲撞上时间的冷漠,奶奶坚守自己的心,那份痴迷是永远不变的。一阵曲声起,奶奶又唱开了人生。

自古及今,戏曲何以传承,唯是不变的那份痴迷啊。

篇四:不变的是那份痴迷作文

曾经,旧房的窗台上,是我的车队。

自幼时起,我对汽车便有一分痴迷。窗台、床头、柜中,是数量多到惊人的车模。随手拿一本书,打开也定是与车相关的。四岁那年,家中买了第一辆真车,我兴奋地围着它转了一圈又一圈,在驾驶座上跳上跳下,将所有按钮按了一个遍。闲时,就拿着它的说明书,细细地翻看,甚至一些连刚会开车的父亲都不会的功能,我都能用的得心应手。因这份痴迷,父母总觉得将来我是要去造车的了。

略大后,我开始认识车,走在街上,看着来往的车辆,快活的喊出它们的名字。每每见到罕见的好车,便不顾家长的阻挡,追在它后面奋力的奔跑,不过是为了再多看两眼罢了。

再后来,我又痴迷于它那庞杂的内心。那四通八达的管路,那规律转动的齿轮和那凶猛泵动的气缸,是那样的吸引着我。看到一处绝妙的设计,我惊呼;听闻伟大工程师怀才不遇的经历,我悲痛;见到新的记录被打破,我兴奋……。我深深地痴迷于它所有的一切。

车是有精神的,我深信着这一点。它忍受着体内的高温,为了将燃料更好的燃烧;它放任润滑油在它的关节流淌,为了将阻力降到最少;它将成吨的重量承受在四肢上,为了它的乘客更加的轻松。它总是改进着自己,让自己越来越完美,却总是把一切的重量,一切的伤痕,一切的痛苦,深埋在自己光彩的外表之下,只需一些水的清理,便展示出最佳的一面。

时至今日,我的那份痴迷仍然存在,每当我听到那引擎的轰鸣声响起,我便感到一丝熟悉之感。之后便沉入那幽转粗犷的声音中。它总是用自己指向方向,一面勇猛的面对一切,一面又温柔的对待着任何一位坐入其中的乘客。

我痴迷着,痴迷于它美丽的外表,它坚强的内心,它丰富的智慧,它勇敢的尝试和那不变的灵魂。

篇五:不变的是那份痴迷作文

变的是沧海桑田,不变的是那份痴迷……——题记

从小我就对诗有一种莫名的好感,不知曾几何时,喜爱竟变成了痴迷。

小时候,我在乡下奶奶家住过一段时间,每天我们听着鸡鸣和人们的谈笑声,看见云雾从远处连绵的山谷中升腾,空气中飘着乡村特有的青草味,生活安逸美好。

晚上奶奶就搂着我坐在床前教我念诗。其实她识字不多,但她还是用她粗糙的手指指着诗笨拙地教我念,有时我正巧读到个她不会的字,她顿时笑弯了眼,还不住的夸我说:“娃,真厉害哩!”但是好景不长,有一天父母回来后说要把我带回城里,离开时我看见奶奶站在院中,眼里除了慈爱,还有我看不懂的亮亮水光像一条流动的河流,我想起她教我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恍然间我像是懂了什么……

再次见面是在几个月后的葬礼上,我知道她是得了肺病走的。

一直以为我会忘记了,但直到上了初中,当老师说有没有因为想念某一人而迷恋上她留下的某种东西时,像是触动了心中某根隐匿的弦,我仿佛又回到了儿时……

在吟诵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豪情与壮志时,我想念她在吟诵李白的“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时的自信与豁达,想念她在吟诵刘长卿的“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的惆怅与无奈,我忘不了她吟诗时的神采飞扬;忘不了她朗读一首诗时轻轻皱起的眉头,也忘不了她读诗时陶醉而微微漾起的红晕;忘不了她怀里的余温,更忘不了她为我织就专属于我的童年。

繁华落尽,只留下了子规哀涕,光阴荏苒,只留下岁月如歌;而您走后,我只留下这份对诗永远不变的痴迷…………

篇六:不变的是那份痴迷作文

薛福彩

生命是一条艰险的峡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米歇潘

或许有人觉得生命没有什么意义,可是你有没有想过生命真正的含义呢?人的一生好比是每天的太阳,正因为每天有升起和降落,人们才会去珍惜光阴。生命也是如此,因为人的生命很短暂,所以生活在各行各业的人才会努力工作、生活和学习,为了自己的某个目标而奋斗,感受生活即是生命的意义。

当然,在人生中一定会遇到一些挫折,我们无法抗拒它的到来,那不妨就让我们一起迎着晨曦,忘掉那些烦恼,对着天空大喊一声:“挫折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挫折并不是让你放弃奋斗的借口,既然做不到天赋过人,那就做到勇敢、专注、勤奋吧。

生命对你的每一次馈赠,无论是好还是坏,都一定是有意义的。它可能会教你某些道理,或让你明白什么。面对生命给予的各种馈赠,你要伸出双手,敞开心扉的去接受,淡然面对这生活,不要纠结于过去那些灿烂的光辉或悲伤的往事,继续我们以后的生活。

昙花一现,只为绽放瞬间的美丽;七色彩虹,只为展现雨后的绚丽;飞蛾扑火,只为追求瞬间的光与热。这是生命,但不是生命的全部,生命不是一篇不接受平淡只收藏精彩的文章,生命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是一个连载,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她都不会在你的背后留有空白,生命也不是一次走得不好可以从头再来的彩排,很多选择一旦做出便无法更改。

只要我们自然地感受生活,体会生命中不同的四季,才会拥有一份坦然,一份灿烂,也才能领悟到生命真正的意义。

篇七:不变的是那份痴迷作文

每个人都有痴迷的东西,而我所痴迷的是爸爸做的八宝红鱼饭。

红鱼饭十分美味,材料十分丰富,需好几小时才能熬制完毕。那红鱼更是稀奇,只有大年三十才有机会品尝那么一同。

看父亲在厨房中做八宝红鱼饭,就像是欣赏一场表演。父亲系上围裙,一脸严肃,仿佛在完成一道仪式。他先把红鱼放进锅去,不放任何调料,原汁原味,如同烹饪自己平淡的人生。每当我想用调料吃的时候,他都会阻止我,说袭击吃不得热豆腐,火候还没到……

接下来,他会把八宝饭在锅中煮烂,打开锅盖时,袅袅白汽直往上冲,舔着天花板,好像绽开了一朵白莲。汤是乳白色的,浓得可以凝结一般,表面盖着一层蛋白结成的脂。拿出骨架,上面没有一丝肉——骨肉已经自动脱落,这是最漂亮的鱼骨架,像一副博物馆的化石,像一副艺术珍品。

那煮烂的红鱼肉,被父亲用力一挤,泌出了丝丝汁液,拌好米饭,耗半小时收汁,饭就大功告成了。这时,父亲嘴角才有了一丝笑意,好像气功大师练功,收完最后一招,才从忘我的境界中返回现实。打开锅盖,我开心极了,几乎一锅饭都是我吃完的。

后来,奶奶生病了,父亲总在医院陪奶奶,奶奶病愈后,奶奶想念老家,父亲便把奶奶送回老家去。已经好久没有品尝过父亲的手艺了,和奶奶回老家那天,正好大年三十,父亲心情极好,又精心做了一道八宝红鱼,我又吃到了八宝红鱼饭。这种味道,就像陈酿,吃过后,隔得越久,味道越醇正,那甜腻的味道总是抹不尽似的。

不知道为什么,我眼红了,眼里噙满泪水。掉下一颗饭粒,偷偷用手拣起来放进嘴里,我品尝的不仅仅是一粒饭,而是父亲对家庭的责任,对生活的热爱,这些都滆解在八宝鱼饭浓稠的汁液里。

我痴迷八宝红鱼饭,痴迷藏在红米饭中的爱。

篇八:不变的是那份痴迷作文

曾经我从不相信,努力便会成功,运气是我唯一的倚仗,我从不努力,正因如此,我甚至不能保护住你—我的夷光。

你可曾记得你我初识的那天?

浣纱江上,我乘一叶扁舟,许多的浣纱女中,我一眼便发现了你——那个最美,声音最动听的女子。我鼓起勇气道:“三日之后,此地相见,可乎?”

三日后,我早早到了江边,却发现一袭白衣的你早已在那里等候着我。你我泛舟江上,谈天论地。我渐渐发现,你不但温柔体贴,而且学识渊博,又有一腔爱国热情,这热情点燃了我的斗志。从此,一颗种子,埋进了我的心田——

战败的消息接连传来。当生灵涂炭之时,我作为人质入吴为奴,你因容貌倾国倾城而献身吴王,为越国的东山再起立下汗马功劳。但从此,你不再是夷光,世间也再无夷光。你,便是西施。

我站在城楼上,看着龙蛇般的车队慢慢行走在通往吴国的路上,我告诉自己:要努力,要努力,攻破吴国,我们终将一起归来——

多少个日日夜夜,我不眠不休,我一次又一次地改变着策略,我一次又一次地昏睡在桌前,我一次又一次地想着天下苍生……

一座城池,两座城池……我第一次觉得努力便会有收获。每攻破一座城池,我便离你,离我们的国土更近了一步。

吴国灭,我依旧站在城楼上,看着接你回来的车队,这一次不是出去,而是回家。十年的努力,我终于换回了你,我终于有了保护你的能力。你走下车轿,向我款款走来。十年的岁月,你并没有苍老,依然风姿绰约,甚至多了一份优雅。

你虽为一介女流,却心系天下苍生,是你,使我不再堕落,懂得了努力,有你的支撑,我才会平息战乱,拯救天下苍生。

你悄悄地改变了我,男儿当自强,卫国保边疆,这份对家国的痴迷永远不变。

篇九:不变的是那份痴迷作文

清浅时光,悠悠岁月,一路成长,不变的是痴迷于那檀檀书香。

“听书”

犹记得儿时,有个疼爱我的外公,那时爸妈忙碌整日在外奔波,无暇照顾我,便将我送于外公家中。

幸好外公识字,为了让整日调皮的我安静下来,便开始给我读故事绘本,这法子十分奏效。每天,我都会拉着外公到院子中给我读故事听。院子里的阳光暖融融的,十分舒服。我坐在外公身旁,仰着小脸认真地听着故事的内容,脑海中构建着书中的情节,嘴角微微上翘。

“读书”

渐渐地,我长大了,身边也终于有了爸爸妈妈的身影,他们将我接回了家,欣喜地发现我喜欢“读书”。

这时候,我刚上小学,已经认识了字词,却并不广泛,有时不认识的生字有许多,爸爸妈妈便会一边用手指着拼音,教我读,我也喜欢这种学习的感觉,因为它能让我,自己读完我想看的书目。之后,我每天放学都会读书,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小学毕业。

“看书”

步入初中以后,才发现时间十分紧迫,学业加重,作业量几何倍的增多,平常根本毫无空闲与书相会,直到周末才能挤出时间。

现在不同往日,从前的我,需外公念书给我听,需爸爸妈妈帮助我阅读,而现在,对语文有深一步的了解,看的书也是不同与儿童读物的大家名作。周末时,找一个温暖的午后,坐于阳台的藤椅,沐浴着阳光,捧着一本喜爱的书,分外惬意。

或许,徜徉于书海,才是我认为最美好的时光。

书香伴我一路走过稚嫩,跨过青涩,我相信,它也一定会伴我迈向成熟,走完余生。

篇十:不变的是那份痴迷作文

几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滴进我心中的大海,泛起了五彩斑斓的涟漪。现在,那涟漪层层加深,只因我内心没有变的是那份痴迷……

六岁时,妈妈去外地出差,因为没有人照顾我,只好跟妈妈踏上了去威海的路途。司机开得很慢,没有走高速,我们一路跌跌撞撞了两个小时才到了会场。妈妈脸色发黄,双眼无神,嘴唇也因两个小时没有喝水而干裂,唇纹也略加深厚。

我们走进会场,踏进门槛的那一刻,一阵悦耳的声音侵袭过来。我环顾四周,不放过每一组人群。突然……一个温文儒雅的阿姨映在我的视线里,她身穿一袭淡蓝色的长裙,长长的头发披在肩上,画着中国风的彩妆,静静地坐在一张方形但不方,颜色略深,纹路丝滑的石凳上。只见她纤细的手指在琴弦上灵活地跳动,与那不同颜色的琴弦交相辉映。那是一双怎样的手啊!如二月春风对碧水的温柔;如秋日月光对嫩柳的辉映;如夏天小草对荷花的细语。我简直看呆了,禁不住地拽着妈妈往人群里挤。

三天后,那印象仍在我脑海里回荡。回家,妈妈给我报了古筝班,我迫不及待地期待着第一节课。

我满怀期待地来到教室,乖巧地坐在椅子上等待着老师的到来,我好奇地看看四周,发现身后有一把竖在地上的琴,我俯下身子,细细的打量这把琴。共有21根弦,两种颜色,每根琴弦都有不同的音调。不一会,老师进来,看见我的动作,忍俊不禁。

我学古筝学了八年,直到现在。在小学的五年级时就已经考完了十级,老师也换了好几届。我喜欢的是古筝,从见到的那一刻。

我喜欢古筝,一直都喜欢,虽然中途想要放弃,但是我还是坚持下来学完了十级,只是因为当初的那朵浪花泛起的痴迷。

篇十一:不变的是那份痴迷作文

月华,清澈如水,无声无息的倾泻在窗台上,拿一本古诗词,泡一杯枣子水或苦茶,独自一人靠在床头上,轻声吟着一首首雅致的小词,任氤氲的书香在房间中弥漫。从小学到如今,从未变过。

我痴迷于此——

走进那繁华落尽的小院,我痴迷于那采撷红豆子的多情酒客。一园残花,一双红豆子,一杯浊酒。我仿佛看见他在朝我招手。就这样在《饮水词》的指引下,我走进了他那令我痴迷的沉思往事的斜阳,无法自拔。《饮水词》如一位看破尘世的老者,悠悠地向我讲述过去的各种记忆的点点滴滴:那个烟暖雨初收的早上,他花下醉饮,在雨打芭蕉的点滴声中,他重看旧书……

我痴迷于此——

走进他游览赤壁的船舱,我痴迷于那千重浪卷起的雪白浪潮。我痴迷于他在舟首那豪放不羁的身影。一江流水,一叶扁舟,一段历史。我看见了那举杯对月的眉山汉子向我招手。就这样,我走进了他痛拍栏杆的晚上。夜已深,人未寐。幽幽的月影如夜织的纱铺在了地上,漏断,人初静。江中沙滩上出了一只孤鸿的影子,他把头转向我,吾恨何人省。那呜咽的水声,与他那不满中带着不甘的话语交织在了一起,让我久久不能忘记。

我还痴迷于此——

走进贾府如梦一般的历程,我痴迷于那桃花帘中吟诗作赋,如水一般清,玉一般光洁的她。一树桃花,一卷花帘,两行清泪。我仿佛看见了坐在香丘的她在向我招手。一篇《桃花行》,述说了她心中寄人离下的无依无靠与敏感。奴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奴知是谁。桃花依旧在,她,却不在了。质本来还洁去。沁芳亭的水,依旧在流。而她,却如一阵清风,不带走一片云彩的去了。只留下那诗,还在我泪光中吟诵。

从小学到如今,一切都在变化,而我唯一不变的还是对诗词的痴迷,愿这份痴迷,永远。

篇十二:不变的是那份痴迷作文

“卖冰棍,卖冰棍啦!冰冰凉凉的冰棍哟!”

我对姥姥住的村子里的叫卖声尤其痴迷。那叫卖声像有一股魔力,常常把我的魂儿勾了去。六岁那年的夏天,我穿着背心,吹着风扇,还是觉得炎热无比。因为村子没有小卖部,所以我每天都去冰箱上刮下来一层冰霜来解暑。这时,一阵叫卖声传来,姥爷知道是“王五”来了,抱起我就去买冰棍。王五的生意可真好,村子里一半人都出来买冰棍。

“小姑娘来点什么味的?”王五笑眯眯地看着我,眼睛弯成了月牙。

“我要你这车!”当时的我还小,就想把他的车抢了去。

“叔叔的车不卖。”王五依旧笑眯眯的,让我觉得很亲切。王五见我可爱,白白送我一根冰棍。“二哥,你家这小孙女真招人爱!”——“二哥”叫的是我的姥爷。

姥爷从兜里拿出一张十元钱,给我买了三袋冰棍。那冰棍,冰冰凉凉了的,像一条清凉的小溪滑入我的五脏六腑。让我吃了一口,便久久不能忘怀。

那以后,我便天天在村口等冰棍车。有的时候竟忘了回家吃饭,姥姥手脚并用,这才生拉硬拽地拖我回家。我便哭闹,哭呀哭呀,直到哭累了才肯罢休。王五没来的日子里,我把吃过的冰棍杆都存起来,跟小伙伴们比谁的更多。其他孩子也都痴迷王五——更准确地说,是痴迷于王五的冰棍车里的冰棍。可王五却不再来了。

后来,叫卖声终于又响起来了,但我很生气!生气的是我每天都在等他,卖冰棍的却换了人,是个老头——车还是王五的车,录音喇叭里还是王五叫卖声——那时我已经12岁了,却还是痴迷王五的叫卖声。想想自己已经吃了六年王五卖的冰棍了,这一换人一时让我难以接受。

那叫卖声是夏天的味道,也是“开拓村”所有孩子的期望,只是那些期望的眼神中再也没有了王五的身影。

篇十三:不变的是那份痴迷作文

棋盘上无言。

回家路上,总能看到一处棋摊。那里多数是苍首老人,偶尔几位中年人驻足观看。天色未暗,便也走去欣赏棋技。

楚河汉界隔开红黑两方,持子者形神凝重,似者苦苦思考,周围常来的看客打趣似的逗着棋者。“啪!”落子生青翠且响亮,几片落叶似乎都被震掉了。这回,轮到另一方苦思冥想了。

自己并不精通棋艺,连门外汉都比不上,仅有的几招,还是爷爷教的。他得床头,总摆着一本旧棋谱。中午,总能见爷爷翻它,读了多少遍,已数不清。爷爷一年前发现一档栏目,他如获至宝。他看得已痴了,连水也忘记喝了,只是盯着,想着。

忽然,两位棋者极快的厮杀打断了我,不到半分钟,各自的棋已损伤大半。人们大声的喊着,巴不得自己就坐在那,更有着急者,用食指猛戳着棋盘,但二位不为所动,似乎已去到另一个境界了。

小时,总缠着爷爷,要与他斗。爷爷虽答应,但落棋时却总故意失误。即便这样,我赢的次数也不多。每当我输掉,他总要说让我用心。如今才明白,爷爷痴棋,每一步他都了解,不然,他怎么引得我赢呢。

“和了,和了”。二人爽朗的笑荡漾开来,接着,互相还子,一局新棋又开战了。

老者们痴,棋局中旁若无人;祖父痴,谱艺中神游四方。老者们下棋时,或神色凝重,或云淡风轻。他们早已将自己深入棋子中,来感受胜败。

而祖父,不知何时开始痴棋,时至今日,那份情仍为改变。他已无力去劳作了,也许,在棋局中,找回了自己。

棋一局局开始,棋盘上,似一生,只有自己才能了解,旁人,不过是过客,只有自己才能掌控自己。

棋无言,棋者已痴棋中。

篇十四:不变的是那份痴迷作文

“哎,你怎么和你姐姐那么不一样呢?”我听见母亲又在数落犯错的妹妹了。不过,我也觉得神奇,打一个娘胎出的,我妹爱运动爱做那些出汗不用动脑的事,我却很传统的偏爱看小说短文那些能宅家的活。为此母亲总是唠叨,希望我们这“两极”能多学学对方。

话说,是什么时候爱上文字的呢?

依稀记得,母亲曾很骄傲地告诉别人,在认字上我没让母亲操心。许是看动画片时潜移默化地学了,许是幼儿园老师的功劳,又或许是小小的我对着不认识的字而不断问人和翻字典的原因。后来捧起童话书能在家里的某个角落安静待上一整天,能对着绘本一遍遍翻以至于看到封面便知其中情节。名为喜欢的情感,在书页的翻动声下悄悄积累于心中。

随着时间的流逝,电子阅读也移步于我的生活中。我像是鸟儿挣脱了枷锁飞到新地方那般快乐——电子阅读告诉我,创作出好文章的可以是鼎鼎有名的大文豪,也可以是籍籍无名但同样热爱文字的每一个人。我会因为一篇文章而泣不成声,也曾和主人公一起开怀大笑。我像是他们的朋友,凝视或真或假的故事,目睹他们人生中遇到困难的样子和应对方式。阅读的过程中让我思路延伸,我也开始创造属于自己的脑洞和世界。在情感共鸣的那刻啊,文字将我与素未谋面的创作者们同呼吸。

上初中以来,迫于学习的压力,阅读的时间大打折扣,但我仍努力坚持两三天看一回书,也曾将某个随笔和故事与好友分享。我很庆幸,在成堆的任务前,我依旧保持对文字这种热爱和享受创作的过程。我可以用简简单单的词句来叙述一件让人痛心且残酷的过往,也可以用华丽的词藻来描绘勾勒自己的快乐欢欣。

因为我真的,对文字对阅读的那份喜欢热爱,是永恒不改、亘古不变的痴迷。

篇十五:不变的是那份痴迷作文

因为这份痴迷,心中有了更足的底气;因为这份痴迷,生活有了更多的精彩;因为这份痴迷,我有了更多进步的动力。

记得小时候,我对读书毫无兴趣。每次我坐在地上玩玩具,都快把地面坐出一个坑的时候。便会有一双手递过来一叠纸片;我照例会看一眼,以为是更好玩的东西,结果被我一手打到一边。妈妈那张脸也因此变得焦虑起来。

一天,那双手将另一叠纸片递了过来,我连看都没看就把它打到一边。那双手直接将那叠纸放到我眼前。我慢慢放下手里的玩具,拿住了那叠纸片。我看到纸片上画着我所熟悉的玩具,画着在马路上飞驰的汽车,画着我没见过的动物,画着天空上像棉花糖似的白云……我一张一张地翻着,脸上时不时露出痴痴的笑容。妈妈脸上也不再焦虑,慢慢变得开心,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我指着纸片上的字,发出疑问的声音。“汽车。”我张开嘴:“汽——车——”妈妈脸上的笑越来越灿烂…………

走在街上,我的小手紧紧攥着妈妈的食指,马路上奔过的汽车让我的眼珠转了过去,我伸出食指,小嘴张了张:“汽——车——”妈妈眼中流露出高兴的色彩。

眨眼间,一棵树都已完成了抽芽,开花,落叶,过冬的成长历程;几张小小的纸片也早已不能满足我的欲望,我开始寻求更大的阅读量。妈妈似乎早已看穿了我,将我拉去了书店。妈妈带我来到儿童绘本区,结果我翻了翻就一溜烟跑去了儿童书籍区。过了一会,妈妈只好哭笑不得地跟我来到收银台交钱。

我躺在沙发上,在阳光的沐浴下看书,一个字接一个字在我眼前闪过,一点点填着我痴于读书的无底洞……

转眼,我从幼儿园的小不点,一点点地变成了与妈妈齐高的初中生,似乎一切都已经发生了变化,可能唯一不变的就是那份痴迷与坚守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