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帮小学作文六年级作文内容页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

2022-12-13 00:32:31六年级作文打开翻译

篇一: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

家的味道

王玥

“黄梅时节家家雨”,而我的家乡,便在这常年下雨的地方——湖南长沙。

似乎“龙王”格外的偏爱长沙,让它一年四季都浸润在雨水中,仿佛没有晴天似的。我最喜欢的便是那里湿湿的空气,与北方甚是不同:空气里总是弥漫着淡淡的花香与草香,湿润的泥土气息更是这里的点睛之笔,似是由雨水激发出来的,格外清甜。

正因为这里潮湿的气候,辣椒便成了每家每户祛湿的“法宝”。每每回到外婆家,我都会被摆在架子角落的老坛所深深吸引,总想去打开那古老而又神秘的坛子。一天早晨,我浓浓的睡意还未完全去,泡辣椒散发出的隐隐幽香好似钩了我的魂儿,让我在不知不觉中走到了餐厅,我缓缓揉着惺忪的睡眼,困意终褪去了几分,这才让我识得那老坛的真面目——泡辣椒。

外婆见我如此感兴趣,便耐心的教我如何做成这样的美味:“把青辣椒洗净,切去辣椒蒂,放入坛子中,再加入混合泡菜盐的凉白开没过青椒……最后把白酒和甜酒水倒入坛子,帮助发酵。切记一定要记得舀一勺老坛水作引子!”老坛水?我在心中默念,我猜有了老坛水的泡辣椒才能泡出时间与家的味道,泡出浸在坛里的思念与幸福!

我想每一家的泡辣椒定不会都是一个味儿。每一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那勺“老坛水”一勺勺一代代的传递,缔造只属于自家的独家味觉记忆……尝一口,那便是家的味道!

篇二: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

——王晨依

俗话说的好:“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习俗的真实写照。“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阵阵爆竹声中送去旧岁,迎来新年,这让我对家乡的习俗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与认识。

我的家乡在一个小村庄,那儿的风景特别美丽。走进它就像进入了一个世外桃源,别看我的家乡地方小,却有很多风俗习惯。比如端午节吃粽子,正月初一吃臊子面,正月15吃元宵,赏灯,看社火,扭秧歌,中秋节吃月饼等等一样都少不了,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家乡正月十五的扭秧歌了。

傍晚时,村委会广播里就会召集村里的男女老少到广场上。顿时人山人海,人声鼎沸,一些小贩们在人群周边支起了小摊,准备卖一些小孩子们喜欢的零食烧烤。玩具应有尽有。

听!那边的锣鼓敲起来了,人们也跳起来了。铿锵的锣鼓声和优美的唢呐声汇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多么和谐美丽的一幅画啊!队伍四周围满了看热闹的乡亲们,他们一边是表演。一边唠着家常,自在悠闲。唢呐时不时变换着曲调。秧歌的队形和动作也跟着变换着。

现在秧歌已经成了这个村子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至今为止,秧歌已经在方圆十几里的村子出了名,每年这时还会有一些游人千里迢迢来观看呢。家乡的大秧歌就像那陈年的美酒一样淳美而吸引人!

我爱我的家乡,当然,我更爱我家乡那诱人的大秧歌!

篇三: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

贴春联

彭斯媛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自古以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每家每户都会按照当地的习俗去吃年夜饭、守岁、拜年。而我认为最好玩、最有趣的事就是贴春联。

春联,据说是起源于古代的桃符,最初的用意是保安的,但是由于时代转变,才渐渐演变成如今我们常见的红对联。

大年三十晚上,吃完美味可口的年夜饭,我和爸爸便下楼换上新的对联。

首先贴首联,我刚要把胶带横七竖八的贴在对联的前面时,爸爸拦住了我:“不行!这样贴不仅不美观,还不牢固,很容易让春联掉了。”说完,便拿过我手上的胶带。那应该怎么贴才能贴得既牢固又美观呢?”我疑感不解地着爸爸。只见爸爸双手拿着胶带,将有粘性的一面朝上,用手指把胶带两角像包粽子一样向里对折,再粘在对联反面的一角上,接着又再在其余三个角上也贴上,再挂在墙上,一个张对联就贴好了。我好奇地碰了碰,拉了拉,竟然真的没有掉!我也没闭着,赶忙把其他对联都贴好了。最后爸爸拿起福字,准备像以往一样倒着贴,我马上说道:“爸爸,今年我们正着贴吧!因为这样福字不歪,财源进来嘛!”爸听了我的话,点了点头,笑嘻嘻地贴好了福字。

这一次过年,是我最开心的一次过年,因为,它让我知道原来贴春联也有技巧和学问啊!

篇四: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

每逢过年,每家每户都会热闹起来,而在我的家乡有一个特别的风俗:采青。采青是中国传统舞狮活动的一个固定环节,是舞狮活动的高潮。在舞狮过程中,尤其春节期间,”狮子”通过一系列的套路表演,猎取悬挂于高处或置于盆中的”利是”,因”利是”往往伴以青菜以生菜为多,故名”采青”。

舞狮开始了,先是一阵敲锣打鼓,接着跳出了几对狮子,跳在了一旁的柱子边上。然后跳上柱子,左摇摇、右摆摆后,朝着我们眨了眨那双大眼睛。接着大张着嘴,冲着其它狮子大声嘶吼。时而身体前倾,低声嘶吼,时而眨着眼睛,摆动身体。这时,一只舞狮像变魔术似的甩出一颗红球用头顶着球,顶给另一只,表示问候。表演结束后,所有的舞狮都重新站在了柱子上,望着最顶端的青菜,因为拿到它,就等于采青成功了,有时还能拿到大红包呢。

比赛开始了,只见舞狮们一个接一个跳上了柱子,一点一点爬了上去,其中一只左脚一个,右脚一个,轻轻松松超过了一个又一个对手。但其他的队员也不是吃素的,很快又有一队冲了出来,一跃而过,把刚才的队伍甩在了身后。眼看着就要拿到那颗红球了,却因一个小小的失误—脚滑了,而与冠军擦肩而过。

哇!今年的冠军产生啦!就是雷州市雷龙舞狮队!

看完了表演回到家中,我发现舅舅们在放鞭炮和烟花,我便去买了一些往地上一扔就会爆开的小炮玩了很久,嘻嘻,真好玩。我们家乡的习俗还有很多,如吃团圆饭,拜年,过年利等等。

篇五: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

在我的家乡有许多的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但是最重要的节日是春节,它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在我的家乡有这些风俗分别是:“吃饺子,扭秧歌,看冰灯,舞狮子,放鞭炮……”

在一年来临之际,我们家会去超市买一些春节用的物品和吃的,回到家后我的奶奶会将买回来的面粉弄成面团,再在里面包上豆沙,再放进天然的冰柜里,因为我的老家很冷,所以我们可以直接把豆包放到阳台上。把这些干完,我们还会把房子擦的一尘不染。弄完了我会和我的爷爷去门外面贴对联,我们把旧的摘下来,把新的贴上去。然后我的姑姑们会带我去买一身新衣服,因为今年是我的本命年,我的姑姑还会再给我买一身红衣服预祝一年吉祥、安康。

过年的时候,我会和我的爷爷和爸爸一起出去放鞭炮,到了晚上我的奶奶会去参加扭秧歌舞,我便和我的爷爷去看冰灯,和冰雕。等回到家我和我的家人们会看春晚,等到了十点我们会一起去包饺子,我会在两个饺子里包上硬币,只要有人吃到硬币,就代表着在新的一年里会有好的福气,有好的运气,我们还会在饺子里包两个甜的,要是有人吃到了,就代表着新的一年里会甜甜蜜蜜的。等吃完了饺子,刚好是十二点左右,我们会全家出动,我负责盯着表看,等到了十二点整我们会点燃烟花。

在大年初一的时候我们会去爬山,滑冰。并且会好好的休息一天。

这就是我老家的风俗,如果你们家也有这样有趣的风俗,那就说来听听吧。

篇六: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

快过年的那几天,正在玩耍的小孩子,在房里扫地的大孩子,弯着腰的老孩子,提到果叶子,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香香的脆脆的感觉呢。

那几天,大家就开始忙碌起来炸果叶子了,它意寓着美好的一天,新的一年,每天精神焕发。

妈妈正在擀面,面的形状扁扁的像饼干似的,又近似平行四边形,大小跟一个长6厘米的饼干一样。

妈妈弄好了,看了看身边的我说:“你把我弄好的面,放到锅里去炸。”又问了一句:“你会炸吧?”

“会,怎么可能不会呢!”我自傲的说,又心想:说不会的话,那岂不是很没有面子吗?

“那我跟你一块去吧!我怕你把厨房给炸了。”妈妈一副不相信我的样子说。

“能不能给我一点自信啊!还有我不要面子的吗?”我一脸无奈地说。

我拿着妈妈弄好的面跑去厨房,把油倒进去,开了火。等油热了,我把妈妈弄好的面一个一个用手拿了下去。过一会儿我没有耐心了,直接把这个面全部倒了下去,看着这个油正在很用力的沸腾着,眼看油要溅出来了。我下意识的拿着手里的锅铲跑到了门外,还没跑出来,妈妈就已经把锅盖盖上了说了一句:“果然我跟来没有错。”又一脸冷漠的说:“我要是没跟过来厨房估计早被你给炸了!”

“嘿嘿——”我走进妈妈身边难为情地笑了笑。

果叶子炸好了,我拿起漏勺把锅里的果叶子捞了出来,果叶子现在的颜色是金黄色的,让人看了就忍不住流口水。

我吃下它,啊!真香。

篇七: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

在我们村祠堂,每年元宵节都会举行精彩的打火龙活动。只要一根棍子插上萝卜,上面再插三根香,一条大火龙就做成了。

早上五到六点,打火龙开始。祠堂里放了一桶鸡蛋,蛋壳被涂抹了红色,特别喜庆,每人都可以来一两个。

大家都跟着火龙走,到了一个很空旷的地方,有一个人嘴里说着完全听不懂的话,杀了一只公鸡,血不停地滴。他朝四面八方拜了,火龙舞了起来。所有的人,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手里都擎着一根棍子,棍子上插着萝卜,萝卜上插着三支点燃的香。每个人便都成了龙的一部分。

当时天还没有亮,小孩跟着大人形成了一条长长的龙。龙头远远地跑到前面去了,龙尾却还在很后很后的地方摆动。火龙沿着蜿蜒的山路走了好久,到了山上,便有四男四女聚在一起舞龙。

舞龙结束,大家又加入了长龙,向山下走去。走了大半天,又回到了祠堂,祠堂门上贴着一张红纸,用毛笔写着“开春大吉”四个大字。

到了下午,还是那八个人接着舞龙。不过,分成了两条龙,一条黄龙,一条红龙。黄龙全是男人,红龙全是女人。两条龙到处去串门,来了这家去那家。前面一个人一到人家门口就打爆竹,双龙进了家,在里面舞了一通,出的时候主人家就会塞给领头打爆竹的人一个红包。这样的舞龙要持续到凌晨三四点钟,我们跟不了全程,想睡了,便回家睡觉去。在梦里,还能听见锣鼓的响声,自己竟变成了黄龙,腾飞在祖国的上空,任我领略大好的河山。

篇八: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

我们家乡的除夕,有很多风俗:吃年夜饭、守岁、做红团……而我最喜欢的就是做红团了。

今年除夕,奶奶也是一如既往的做红团。只见奶奶先把米和绿豆分开煮熟,再加上一点白糖并搅拌均匀。接着奶奶又把糯米粉磨碎,再加上一点红食素,这样才能使红团变红。奶奶还告诉我红团的寓意:“吃红团可以在新的一年里红红火火。”然后奶奶又熟练地把红团分成大小一样的小球,再用小圆棍把小球搓平。成为一个个红团皮。奶奶把刚才煮好的绿豆馅放在红团皮里面,并包紧,然后把剥好的红团皮放进一个木雕成的红团印章里,轻轻压实,用手一敲,里面还刻了一个“福”字呢!奶奶把包好的红团垫上昨日摘好的粽叶。放在蒸笼上蒸,过了半个小时,红团熟了,每个红包都散发着诱人的香味,红彤彤的看上去十分美味。

看着奶奶做,我也忍不住想尝试一下。我照着奶奶的样子,先用勺子挖上一团馅,然后再放在红团皮上,再把红团皮包紧,但是一开始我不是包的馅太多,就是太少,做的红团大小不一,这时奶奶告诉我:“红团的馅差不多三勺就可以了。馅太多就会露馅,线太少,红团皮又显得太多了,不好吃。”我照着奶奶的秘诀去做,个个红团饱满均匀,十分美味。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你们家乡的风俗又有哪些呢?

篇九: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着自己特有的风俗,我的家乡也有着与众不同的风俗习惯,它独具特色,蕴含着浓厚的中华文化。我的家乡在山西省大同市。农历腊月初八,是我家乡的传统节日——“腊八节”。

腊八这天早上,天刚蒙蒙亮,我们一家人便都早早地起床准备做腊八粥。说起这腊八粥的做法,倒是颇为讲究,八种主料,八种辅料,以与腊八的八相吻合,意喻吉利。

我把泡了一晚上的豆子放入锅里,加好水,锅中马上变成了五彩的世界,花花绿绿,还散发着微微的豆香。半小时后,豆子软了,我又把汇米,薏米,黄米放入锅中。妈妈用大勺柔柔的搅和了一下,锅内马上就翻腾起来,之后她将锅盖盖好便离去了,可我依旧对锅中的腊八粥十分感兴趣,耐心的等待。

过了一个多小时,锅盖上冒出了白气,锅中也发出咕咚咕咚的声音。我兴奋的把妈妈拉过来,待她揭开锅盖,我便迫不及待地看向锅中,之前煮粥蓄满的水几乎消失殆尽了,搅和在一起的米粒时不时冒出一个个小气果,仿佛一个个喷发的火山,膨大的红枣们却浮到上面,像一个个可爱的胖娃娃。

“粥好了”妈妈话音未落,我已经端着碗筷站在妈妈旁边。舀一勺放入嘴里,粥煮的烂烂的,不用嚼,还透着一丝滑爽,很快就融化了,诱人的红枣更是香甜美味,让人流连忘返。

一碗粥下肚,整个人都暖融融的,冬日的寒没,一扫而光。同时预示着一年的丰收喜悦和美好期盼,更预示着来年变得越来越好!

篇十: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

端午赛龙舟

作者陈奕涵

传说,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因楚国灭亡,而投江自尽了,百姓们以外形似龙的小船驱赶鱼虾,丢下粽子给屈原吃。从那以后农历五月初五便成了端午节。

端午节这天有吃粽子、吃鸡蛋、戴五彩线、举行龙舟比赛的习俗。

去年端午节,我早早地起床了,跟着爷爷奶奶来到湖边看赛龙舟。天气阳光明媚,让人心旷神怡。尽管我来得很早了,但湖边已是人头攒动,人来人往。在爷爷的帮助下,我终于找到一块“风水宝地”,能看清整个湖面。比赛开始,我一边翘首远望一边吃粽子。

由于起点离我们较远,我只看到有许多小点向我们移动……几分钟后,我终于看清有十多条龙舟争先恐后地向我们这边驶来。每条龙舟上都有鳞甲形的彩色花纹,那昂起的龙头威武无比,翘起的龙尾直指蓝天。每条龙舟上都整齐地坐着两排船手,一排是个人,穿戴着整齐的头饰和服装,船头坐着击鼓手。那惊天动地的鼓声,让船手们信心高涨。船尾坐着控船手,他掌握着前进的方向。

冲在最前面的是一条红黄相间的龙舟,大家都热情满满地为他们加油。听见人们的鼓劲声,这条龙舟比原来划得更快了,后边的几条龙舟也紧追不舍。人们的加油声、呐喊声一浪高过一浪,一浪盖过一浪。

那条红黄相间的龙舟果然不负众望,以超越第二名25米的距离冲过了终点。

那一夜,我梦见自己也成了一名划龙舟队员,我们团结一致,向着目标奋力前行。

端午节的赛龙舟就这样深深吸引着我。

篇十一: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

月是故乡明,节是家乡亲,一年一度的春节又到了。我的家乡有非常多的春节习俗,如:贴春联,拜年,守岁等等,多的我实在数不清了。

春节最热闹的就要属除夕了。除夕一大早,人们起床后总能听到无数的鹅叫声,这些鹅是人们在腊月二十九买来做年夜饭的。早晨,人们赶着在门口两边贴春联,在门上贴门神,还要把桔子、蒜,绑在一起挂在门顶上,寓意出入平安,大吉大利。接着小孩子们就要开始放鞭炮,鞭炮声仿佛唤醒了新的一年。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大年三十没有一秒是平静的,五点没到,炮声四起,开饭了,在满桌的佳肴中有两种必不可少,其一,年年有余一一鱼,预示着全家富贵吉祥有余。其二,工作勤劳一一芹菜预示着来年工作勤劳,寓意着吉祥。饭桌上我们一家父母兄弟围着坐,我和几个小朋友则刚吃过饭,便冲出去放烟火,而那些一年未见面的大人们倒杯酒互相祝愿着。我们小朋友边点烟花边许愿,点燃一个个烟花,让它们冲上云霄。累了一天的我们,静静地躺在草坪上,看着烟花响彻大江南北,烟花色彩是美丽的,好像来年的日子,美得让人不及顾遐。

饭后家家户户又是放鞭炮,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响成了连绵的一片,这一刻过年的气氛也就更浓了。

在家乡,春节是我们最欢乐的节日,腊月三十的年夜饭,正月的拜年等,都像一个个美妙的音符,永远刻画在我的心里。

篇十二: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

六十六,吃刀肉

杭州市时代小学六(4)班王禹哲

古人云:“百善孝当先。”在我国,流传着许多孝顺长辈的习俗。我的老家,就有一个这样的习俗—“六十六,吃刀肉”。

传说,古时候有一个姓梁的老人家,一日梦到一个小鬼,小鬼说:“明日,阎王爷要吃你的肉,可准备好了!”老人家吓了一跳,连忙找自己的闺女,闺女说:“父亲,我第二天带些肉来,小鬼不知这不是您的肉,你不就长寿了吗?”由此,老人活到九十岁寿终,而这个习俗就成了“六十六,吃刀肉”的雏形。

前两年,在外公六十六岁时,我就体验了一回。凌晨,厨房就开始响起做菜声。妈妈将六十六块肉推入锅中,这肉可有讲究了,每块大小得当,约重6。6克,肥瘦适当,最好是五花肉,焖上许久,直至猪油漏出,洒上糖盐之类,炒至金黄,又转小火,煎至皮酥方可。

但是这样就好了吗?当然没有。接着,又放入一条龙头烤,小火煎至皮微酥,放在米饭上,当成“压饭榔头”,更有甚者,还有人做带根青菜的、做萝卜的,不胜枚举……

做好了饭,就该轮到送饭的时候了。送饭也是有门道的吗?当然是的。首先,要穿过九座桥,就是所谓“甩鬼”,把跟踪的小鬼甩掉,才能抵达门口。此时,外公才能露头——一个篮子绑着长长的麻绳从二楼垂下,妈妈把饭放在篮子里,速度要迅速,而且千万不可发出声音——阎王爷听着呢!

中国人的美德,就在包含在这一份餐中,像冬日的暖阳,让人温暖。

篇十三: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一个令千家万户团圆的好日子——春节,它,是这一年之中最让人们快乐的日子。

传说,大年初一时,山中有一只名为“年”的怪兽,在这一天,会从山上下来吃牲畜和人。有一天,一个年轻人在家里用竹子烤火,竹子爆裂,发出了巨响,惊动了“年”,随即,人们便用这种方式吓跑了年。后来这放鞭炮便成了每年过年的传统习俗之一。年三十的晚上,家家户户吃完团圆饭后,便把爆竹高挂,大街小巷,灯火通明,响起了“噼噼啪啪”的声音,人们不仅在这天放鞭炮,在过后的十五天里,每天晚上都可以听到这声音呢!

过年,不仅有“放鞭炮”的习俗,还有包饺子的习俗。各地包的饺子都是形态各异,记得,我也在除夕夜包过饺子。那天晚上,闲来无趣,便拿起妈妈刚擀好的饺子皮,开心的包了起来,因为这技术还是不够娴熟,所以包的像一只“小老鼠”。我还在这个饺子里放了一个枣,希望这年鼠年,自己可以过的甜甜美美。

饺子在除夕夜就已经包好了,可却要等到大年初一再吃。但在那一天,吃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也是美滋滋的。

欢乐无比的春节一过,人们便要以新的面貌迎接这一年了。

春节,是晚霞,是岁末的一道风景;春节,是朝霞,预示着红红火火的一年又要开始了!

篇十四: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

看,一幅幅喜庆的春联,听,一阵阵响亮的鞭炮声;闻,一股股年夜饭的香味。盼着,盼着,春节就来到了我们身边。

除夕,是一年中的最后一天。无论大人们有多忙,都要回家和家人们团圆。临近傍晚,大人们开始准备一年中最后一顿饭了。年夜饭中得有一条大鱼,象征着在新的一年里“年年有余”,还有一盘丸子,寓意着“团团圆圆”,有一盘如玉一般晶莹的大白菜,代表着“遇百财”。等人都到齐了,就开始细嚼慢咽地吃年夜饭。这顿饭要慢慢吃,边吃边守岁。较小的孩子都睡去了,大人们就静静地守岁,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大年初一,一年中的第一天。人们备好了压岁钱,把红包交给小孩子们,小孩子们会乐得合不拢嘴。压岁钱还有一个有趣的由来:传说,古时候有一个叫“崇”的怪兽,在大年初一的晚上来吓小孩子。有一户人家的小孩子得到了八枚金币,他在临睡前把金币用红布包住,放在枕头边。当“崇”来吓这个小孩时,用红布包着的金币突然金光一闪,把“崇”给吓跑了。原来那八枚金币是八位老仙人变的。村子里的人知道后,纷纷效仿。由于“崇”与“岁”同音。所以就变成了“压岁钱”。

春节最热闹的事情就是放鞭炮了。小孩们捂住耳朵,目不转睛地盯着鞭炮,眼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嘴巴乐得合不拢。鞭炮的响声传遍了大街小巷,使街上增添了几分年味。

春节来也匆匆,去的也匆匆。一眨眼,充满年味的春节就过去了。

篇十五: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表示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这单元学习了十里不同乡,百里不同俗,那么家乡风俗……

家乡风俗?家乡风俗?风俗很多呀!有春节,有清明,有元宵……在这些节日中,我喜爱的既不是儿童节又不是中秋节而是端午节。端午的来源你们应该不知道吧?那我来说说屈原投江吧!屈原投的江死了人们为了祭奠他把米团投入江中是为了不让尸体被鱼虾吃了。想必大家都知道端午节要干什么,包粽子,吃咸鸭蛋,难道你们以为就这样,不!这不是重点而是他们的味道……一块猪肉切丁,掺和些糯米再放些小豆豆,把他们扎好放入锅中煮。煮好后开吃,先不说吃,那样子就让人垂涎三尺了,那香气,气味进入鼻子里就像掉进了无底深渊,再也飘不出来了!要上一口粽子,啊!这种感觉就像飞翔在缘分天空!色香味俱全了。你吃上一口后,你会怀念那种味道,忍不住还要多吃几个。甜粽咬上一口后,那味道甜入了你的心头,似乎甜入了骨髓,那味超爽!都这么说了,再也控制不住了,端午是要去情人节家串门的,送给女友,她吃上一口,那味道像你亲吻她的嘴唇。

一说到咸鸭蛋,我简直口水直流啊!把蛋洗干净晾干,再二锅头里滚几圈,放入盐堆里滚一下,最后用保鲜膜,封锅15天吃上一口蛋黄,好吃到流油。蛋黄真的成了油吃上一颗咸鸭蛋,可以吃上好几碗饭。

不行啊,不行啊!再说我要疯了,我要马上跑去找外婆要。看吧!端午节是不是挺不错的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