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帮小学作文六年级作文内容页

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六年级春节

2022-12-04 13:35:04六年级作文打开翻译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春节(一)

潘博文

说到春节,谁心里想的不是红红火火和喜气洋洋这两个词呢?在春节里有许多的风俗,比如我家中,我们会在春节这一天里来包圆团。

所谓的“圆团″是一种民间美食,它十分好吃,做法简单,味道鲜美,而它所表示的寓意就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十分惹人喜爱。

所以这次春节我们做了这道美食,由我和奶奶一起做这一道美食佳品,奶奶先弄来了一袋面粉,然后加入水用力的搓,直到变成软软的状态,接下来奶奶把搓好的面粉,掰成一小段小段的,紧接着奶奶给我示范起来如何做圆团,先把面粉搓成一个圆,再用手向中间慢慢地旋转起来,这时的面粉会逐渐成为一个勺状形,差不多了后,再向里面放馅料,接下来再把开到的那个口子慢慢的旋转直至封上,和原来一样做成后的圆团也是一个圆形的。接下来到我尝试了,我学着奶奶的样子,轻轻的掰下一段面粉,搓成一个圆,然后慢慢的旋转直至成为一个勺状形,我不敢放太多的馅料,放了一点后,到至关重要的一步了,我十分紧张,目不转睛的盯着手里的圆团,生怕出什么错,我慢慢的旋转起来,圆团的形状逐渐变成了一个圆形,我十分高兴,就在将要成功之际,手不小心一滑,手里的圆团不小心破了一个小洞,小部分的馅料露了出来,我赶紧掰了一小段面粉,慢慢的把那个小洞给补上,完事儿后,我欣赏着我自己的“手艺″,虽然有点丑,但实际上还是可以的,我对自己努力的成果还比较满意,接下来我又和奶奶做了许多个圆团,我心想:“这一次的春节肯定十分热闹。”我真的好喜欢这个春节风俗啊!

这是我们家的风俗,那么你们家的风俗呢?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春节(二)

小时候,过年总是热热闹闹的,总会将长辈给的厚厚的红包塞在枕头下,总会和爸爸妈妈在门前贴上春联,总会在深夜被窗外的烟花爆竹吵醒,也总会吃上一碗香喷喷的汤圆。

我的老家在宁波,每年的大年十三,全家人总是聚在一起,大人们围着餐桌聊天说笑,而我们则在房间中玩得不亦乐乎。问起奶奶这些习俗的由来,便能从她口中道出无数传说。“白白一群鹅,人客来了赶黄河”奶奶饶有兴致地吐出了这句宁波本地谚语,说吃过汤圆才算长大了一岁,说真的宁波汤圆白如羊胎,皮薄馅足“一口下去,流的一勺黑芝麻馅儿”……

而年的味道则像那汤圆,软软的糯糯的,每当我狼吞虎咽的吃着汤圆时,奶奶总是笑吟吟地坐在一旁,看着我们,自己却一个也不吃。

上学后,我开始尝试着自制汤圆。奶奶提前准备好了黑猪板油,炒熟的黑芝麻馅和白砂糖,教我将它们拌匀揉透,捏合成猪油芝麻馅。和面时,我和姐姐趁妈妈不在看,将手伸进了糯米粉的袋子中,又抓了一把向对方脸上抹去,活像两只顽皮的小花猫,妈妈只得将姐姐“赶出”了厨房。我小心翼翼地往糯米粉内加水,搓揉捏成一个个酒壶形,中间放入馅心,收口搓圆成汤圆生胚待煮。

汤圆完成,下锅了,奶奶指导我要将水煮沸了再放入汤圆,用勺轻推,待汤圆第一次浮出水面,再加少量水,这叫水瓢,如此反复3次即完成。做完汤圆,盛上桌,只见餐桌上,一大碗我最爱的汤圆,散发着阵阵香气。

家乡的风俗就是家乡的味道,也是那香甜汤圆的味道,却不知何时融入了那一份浓浓的亲情与爱……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春节(三)

春节,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代大家王安石的《元日》是吟诵春节的千古绝唱。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我的家乡春节可热闹了。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我家乡春节课热闹了。

在一阵又一阵的鞭炮声中,我比往日起得早,丝毫不要叫,三下五除二洗漱好,坐等吃汤圆。汤圆,糯米粉和水搓成的,圆圆的,直径一元硬币大小。为了增加口感,人们在汤圆的肚皮里填上各色馅料,芝麻、豆沙、青菜、肉类……更有奇葩者放上硬币,头发之类的,寓意新年大发,大发。吃汤圆也有讲究哦,一定是双数,意味好事成双。四个,代表“事事如意”;六个,代表“六六大顺”。汤圆汤圆,团团圆圆,圆圆满满。我一口气吃了八只,希望新年成绩发发发——名列班级前茅。

还没有吃好汤圆,表弟约我拜年的电话就打进来了。我们像往常一样,拎上礼物,蹦蹦跳跳,笑呵呵直奔外婆家。一到她家门口,外婆好像有默契似的打开门。看着穿着新衣服的外婆精神抖擞,容光焕发,我和表弟脱口而出:“恭喜您老美丽常驻,健康喜乐,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外婆笑容可掬:“也祝你们新年学习更上一层楼“说完,还从口袋拿出红包。我和表弟推辞一下。外婆说:”红包红包,红红火火。“我们欣然接受。我们还分别和舅舅,舅妈,阿姨等拜了年。祝他们”工作顺利,事业发达“。在一片祝福声中,我和表弟祝愿”新年新气象,力争上游。”

春节,这一天到处充满欢声笑语,到处弥漫着美好的祝愿。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是一年的第一天,我相信美好一年,会从这一天延续。祝我的祖国永远美好!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春节(四)

我的家乡在陕西,每到过年,邻里几个村都会组织起民间社火,这个村准备着踩高跷,那个村紧张的敲锣打鼓,待到过年,各个村子排着队边走边表演节目,我们称为“耍社火”。

“走喽走喽,外头耍社火呢!”每当过年,总会少不了伙伴们的呼唤,这时,邻里几家孩子总会蜂拥到街边,不一会儿,社火队就来了。“看,这是我们村的高跷。”迎面而来的高跷队十分热闹,孩童们穿着各色的服装,美猴王、穆桂英……惟妙惟肖,令人眼花缭乱。虽然各个角色的神态,服装各不同,但他们的脸上,总洋溢着纯真的笑容。要说孩子们带来的是充满童真的视觉盛宴,那后面跟着的高跷队则是一场令人叹为观止的精彩表演。只见那高两米的高跷固定在人们的脚上,但那些人,仿佛一点压力都没有似的,轻松的做着动作,生动的演绎了各个角色的特点,看着他们的一个个高难度动作,无不令人们为他们捏一把汗,怕他们失误摔伤,但这终究是想,一阵眼花缭乱的表演总是会令人十分惊叹。

高跷队过去了,后面紧跟着的则是一群滑稽可爱的大头娃娃,他们眯着眼睛,正咧着嘴笑呢,有的扎着小辫子,有的穿着红棉袄,可爱极了。精美漂亮的纸扎,热闹欢喜的旱船,咚咚锵锵的锣鼓队……许多节目一个个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丰富极了。

社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产,它扎根生活,承载着农村淳朴的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的憧憬。千百年来,它经历代民间艺人及群众的改造,已经是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的一个节目了,我想,这也算是农村人民们对旧的一年的交代,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憧憬吧!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春节(五)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新年里,我的家乡-岫岩,也有不一样的习俗。

在我的家乡准备过年时,家家到几十里外买年货,要准备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每当春节一到,家家喜气洋洋,挂上红红的灯笼,贴上红红的春联,个个都满面春风的,到处洋溢着一派喜庆的气氛!

就先说除夕夜吧。一家人都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边看春节联欢会边聊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可以拿着烟花到外面尽情地玩,而大人也会聚在一起打打牌、看看电视、聊聊天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朵美丽的烟花,真是五彩缤纷啊!直到很晚,我们才上床睡觉。有的大人还要守年岁的呢。

还有,在我们这里除夕夜要放“关门炮”的。这鞭炮一放要放到年初一早上,持续不断地,这是“开门炮”。中国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放爆竹,一阵阵爆竹声接连不断,噼里啪啦的,热闹非凡。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了。

我最喜欢过春节了,不仅可以尽情吃,尽情玩,可以穿新衣服,还有一个更主要的原因,那就是我的口袋便变得鼓鼓的,都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亲戚给的压岁钱。据说我们得到这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在正月十五过后,年也就算过去了。学生们该去上学,大人们又去照常工作了。虽然新年过去了,但小孩还会放放鞭炮,还有零零散散的客人前来做客,大家都不舍得新年过去。

时光流逝,岁月如梭。春节就是这样一个接一个的过去了。它意味着亲人团聚,意味着卸下一年的不快与负担。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春节(六)

在南方的广东,与在北方的北京有着许多不同,就比如:气候,在北方则是寒风呼啸,在南方却是温暖如春。在习俗上,只隔一条河的两个村都可能大不相同,就更不用说地域相隔如此远的北京和广东了!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两个就是吃食和穿着了。

那我就先说说吃的东西吧。在北京的时候,我们在春节通常会吃饺子。但是呢?在广东的年夜饭餐桌上根本见不到饺子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一盘盘色香味俱全的菜。有鸡有鸭,有鱼有虾。但其中让我最经常回味的就是墨鱼饼了,以至于每年春节过完之后,我们都会从广东买不少的墨鱼回北京,自己做来吃。每当年初一一大早,我起床的时候都可以闻见空气中甜甜的味道——那是汤圆,这是新的一年的第一个项目,甜在我嘴,暖在我心。

在我们从北京坐高铁回到广东的时候,我的整体样貌变化最大的就是我的穿着了。从刚上火车时的几件厚衣服加身,到下车的时候,我的身上只剩下了一件单衣,最多再披一件风衣。在北京的时候,在外面如果不多穿几件,随时会被西北风吹个透心凉;但在广东的冬天里,微风拂面,显得凉爽,而非寒冷。但不得不吐槽一句,在北京,只要回到家里,就会温暖如春;但在广东,稍微降一下温,在房间里就得穿羽绒服!特别是在刚洗完澡的时候,恨不得把北京家里的暖气搬到这里来!

总的来说,北京和广东的春节习俗有不少差别,但同样不差的是喜庆和欢乐。在这片伟大的土地上的人们心中,这几天是最重要的几天,因为在这新的时代,春节就意味着轻松和团聚!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春节(七)

“爆竹声中一岁除。”寂静了一个寒冬的村庄因为春节的到来而变得分外热闹。

在我们大荔县,春节氛围会特别浓郁,家家户户贴对联、蒸馒头、扫房、祭灶王……其中最令人激动的是贴对联了,因为我家每年的对联是由我指导贴上去的,我当然很有成就感了。

贴对联其实也是一门学问,分别有横批,上联,下联,倘若横批是由右往左写,那么上联应该贴到右边,下联就该贴到左边,如果是由左往右写,那便反之。

贴对联时,不光要分清楚上下联,更要注意贴好后的形象,上下两联顶端与末尾须一样齐,则横批就得贴到最中间的位置,否则,很容易闹笑话。

终于等到年三十了,开始准备年夜饭了,与往年截然不同的是:往年都是女人做饭,今年“皇太后”下了“懿旨”,成年人必须每人做一道菜,我们小孩子则在旁边啃着西瓜,看着热闹,名副其实的“吃瓜群众”。

终于开吃了!原来我们家竟有如此多的大厨呀!若不是下了命令,我还发现不了我们家竟然卧虎藏龙!

先是奶奶做的土豆鸡,香甜可口;妈妈做的麻辣虾尾,又麻又辣;到了我家大神级别的伯伯做的香辣大虾;爸爸做的清蒸鲈鱼,那味道真是令我垂涎欲滴,口水直流三千尺呀,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刚得到赞赏的伯伯和爸爸就有点飘飘然了,兄弟俩异口同声道:“我们大神级别的,怎么能天天做饭呢?”我故作严肃的训斥:“骄傲使人落后,爸,你们可不能骄傲哟,”顺带做了个鬼脸,惹得全家人捧腹大笑。

热闹的春节便在我家人的欢声笑语中渡过了,真期待下次的春节呀!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春节(八)

要说我家乡陕西那风俗就很多了,关中八大怪、秦腔、花馍馍等等,今天我就要介绍一个我们家乡过冬至的风俗。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冬至这天,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而这天民间便开始“数九”,对于老百姓来说,冬至莫过于吃,北方有冬至吃羊肉、吃饺子的习俗,冬至这天,我的家乡有吃羊肉和吃饺子的习惯。俗话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这一天,爸爸要提前买好一大扇羊肉,把它放在锅里炖,时不时都要过去看看火候儿,爸爸和妈妈还要一起包饺子,饺子一个个像耳朵的形状,爸爸说:“饺子的来历还有一个小故事呢,名医张仲景回到家乡,路上的行人极少,都是衣衫褴褛,食不果腹。这是,正是冬日,大量饥民不光衣不遮体,很多人的耳朵都冻裂了,溃烂发炎。张仲景见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冥思苦想,张仲景吩咐自己的徒弟把新鲜的羊肉、火红的辣椒还有一些驱寒药材放到大锅里熬制。这天正值冬至,张仲景吩咐自己的弟子把食材捞起来,在用面皮包成耳朵的形状,这便是今天饺子的雏形。锅中煮熟的饺子和汤水香飘十里,医棚里接受施舍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吃了以后,冻裂的耳朵也因为吃了饺子而痊愈。人们为了纪念名医张仲景,就有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莫非就是包饺子,饺子同时也成为在冬至中不可缺少的习俗之一。”饺子吃完了,爸爸便从锅里捞出一大碗羊肉,因为冬至过后天气进入最冷的时期,吃上一锅炖羊肉,更有御寒滋补的双重功效。

这就是我家乡风俗中的一个节日,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相信,其他的地方在冬至这天还有其他习俗呢!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春节(九)

新年到,迎春欢,一年之间最快乐、最热闹的时间莫过于过年那几天。大年三十的早上,公鸡还没打鸣时,就已经被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叫醒了,路上的行人渐渐多起来,车水马龙。

这几天家里也忙了起来,从早晨忙到晚上,买菜、做饭,家里的菜板一直“哒哒哒”的响个不停,菜刀一直也没闲着,忙碌了这么久,谁还不是为了今天晚上的团圆饭呢?

按照家乡的老习惯,年夜饭必须有饺子,因为这饺子像元宝,寓意新的一年里,财源滚滚,有福气,而且饺子里必须放一枚1元硬币,饺子里放硬币是来自于农耕文明时,劳动者对新的一年财富美好的祈愿。包饺子之前必须先洗干净硬币,而且只准放一枚。一年里只有这天才能吃到这么独一无二的饺子,如果谁吃到了,那真是莫大的荣幸!

“喂喂喂,快来帮帮忙”就这样,我被叫进了厨房帮忙了,起初我是表示拒绝的,但是一进厨房,我就被一种饭菜的香味给迷住了,拒绝的心思瞬间就没有了,但我的任务只有洗硬币,实在忍不住想在厨房多待一会儿,哪怕只有1秒钟,我进进出出厨房,只为多闻一闻饭菜的香味。我问妈妈什么时候可以吃饭,但妈妈好像没听见一样。我看着钟表,一刻钟…十五分钟…半小时……终于开饭了,我冲上桌子,猜想着哪个是包硬币的饺子。“这个?不是,这个?还不是…”吃了多少个饺子早已经不记得了,筷子一放,我提前退出“战场”,结果包硬币的饺子被一旁的妈妈吃到了,也对,谁让她忙活了半天啊。我已经撑得站不起来了,就这样,看着春晚,伴着烟花,桌上的大人在谈笑,窗外的烟花在喧闹……我睡了。

或许,陪伴才是春节最该拥有的气氛吧。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春节(十)

香甜软糯的糯米被炸得金黄酥脆,咬上一口,脆中含糯,糯中含甜,满口溢香,回味无穷。

每临近春节,姥姥都会给我们炸许多糯米丸子。初二回到姥姥家,准有一大盆糯米丸子等待着我。糯米丸子一般都是肉馅的,而姥姥总是做没有肉的甜糯米丸子,因为她知道我喜欢吃甜食。姥姥做糯米丸子的方法与众不同。她先把糯米蒸熟,然后放进许多白砂糖,搅拌均匀。再把米粒捣碎,最后用手把糯米团成球状,下油锅炸至外表金黄。

我在一旁看着,想像着它那软糯香甜的味道,馋的直流口水。不停地询问:“什么时候才好呀?”“做好了吗”“怎么还没好啊?”最后,在我的期待声中,糯米丸子上桌了。

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糯米丸子,顾不得它烫手的热气,一口咬下。嗯——初入口中,有一层薄薄的外皮,先是香气扑鼻,又是口感酥脆。这还不足以称得上美味,好戏还在后面。糯米软软的在舌尖上,如睡去的婴儿一般,又有砂糖的甜香在口中回荡。慢慢,糯米与砂糖一起在舌尖上融化,我顿时被这种“神仙组合”征服了。每吃一个糯米丸子,就有不同的感受。有的极香,有的极酥,有的极糯,有的极甜。渐渐的,便陶醉其中。不出一会儿,一大盆糯米丸子便被我吃完了,但口中还有浅浅香甜,久久不能忘怀。真是“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尝”啊!

爸爸、妈妈、姥姥、姥爷也吃着糯米丸子,他们一边吃,一边聊,一边笑,十分欢乐。每人脸上都笑成了一朵花,像是被糯米丸子甜到了心里,忘记了一切忧愁烦恼。我想:愿所有人都如这糯米丸子,圆圆的没有棱角,甜甜的永远快乐。

糯米丸子,是新年的象征;是快乐的源泉;亦是亲人团圆时的亲切。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春节(十一)

我记忆中最快乐的事莫过于过新年,按照四川的风俗习惯,过新年差不多从腊月初就开始准备了,家家户户都要挂长长的香肠,而在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正月初七……

正月初七是人日,你们知道人日是什么吗?听爸爸说这个节日大有来历呢!人日,又称人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每年农历正月初七是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传说女娲出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生日。当然了,对于一个吃货来说,我更在意的是过节这一天吃什么,至于习俗什么的一提到吃,我就把它们抛之脑后了。人日这一天要吃面条,寓意是长寿;戴人胜,所谓的人胜就是头饰;登高,这个习俗可不是只有在清明节的时候才有的;吃七宝羹,所说的七宝就是用七种新鲜的节令蔬菜加米粉做成羹食用,称为“七宝羹”。有新年大丰收的寓意!

在初七这一天更是热闹,我们家院子里传来一阵阵笑声,这个笑声自然不是那些古板的大人们弄出来的,而是由“开心果”本人弄出来的。初七早上,我看见桌子上摆着一碗又一碗的“白条子”,我走近一看原来是面条,我好奇地问妈妈:“妈妈,今天为什么吃面条啊?”妈妈说:“因为今天是人日!”我说吃面条是不是有长寿之意?”妈妈说:“对!我急忙跑去找爷爷奶奶说:“爷爷奶奶,你们今天要多吃面条!”爷爷奶奶一脸惊奇的问:“为什么?”我说:“因为吃面条有长寿之意呀!”不出半秒,一屋子的人哄堂大笑,虽然不知道在笑什么,反正跟着笑就是了。

每当回想起这一切时,就好像自己还留在那时候一样,热闹的大街,特别的风俗,欢乐的笑声,那里的一切让我无法忘怀!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春节(十二)

齐紫萌

中国,一个文明的古国,要抡起习俗的话,那可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花样繁多。要说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里哪个最喜庆,最隆重?那毕定是历史悠久的春节了。

在我的家乡,春节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在这些天里大人们都要买一些吃的、玩儿的给自家的孩子。商店里也要多进一些小孩子们喜欢吃的,因为这是过年必不可少的东西。要知道有许多糖果,可是到了过年才会有的。糖瓜、糖稀和糖人就是其中之一,孩子们最喜欢吃的糖果是用砂糖熬成的,这种糖熬好了以后把它揉成乳白色,再切成各式各样的,糖瓜就这样做好了。这就是我们家乡的特产,祖祖辈辈流传至今。彩灯笼肯定是过年的首选啦!与此同时,人们还会买一些过年必备的用品。

小年这一天,家家都在家里贴春联、贴福字、包饺子、做年夜饭,把大红灯笼高高挂起,看起来特别喜庆。吃完午饭以后,我们还要拜神祭祖,家里面都会做出很多花样的东西来祭祖。在这里你肯定会有一些疑问,为什么我们不在腊月二十九大扫除呢?因为在我的家乡,腊月二十四是扫房日,所以大家都在腊月二十四大扫除把一年的晦气通通扫掉。晚饭过后,我们家家都要看春晚,等待着敲响新年的钟声。这天晚上,家家都会灯火通明。整条街都亮了起来,看起来非常漂亮,像人间仙境。

我们会在初一的早上给老人拜年,我们拜年的时候要磕头。我初二的时候在走亲戚,同时家里也要摆上接待亲戚的瓜果。所以大街上都特别安静。初五的时候庙会开了,转眼间,年也就过完了。一切事情又都进入了正常的轨道,新的一年就这样开始了。这就是我的家乡的风俗。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春节(十三)

春节是一个合家团圆的节日,远方的亲人都会回家过节。

除夕也是一个欢乐的日子。那一天,我和哥哥会一起放炮,有鞭炮,擦炮,摔炮……各式各样的炮堆在一起,让人一时晃眼,不知先放哪个,‘嘭’的一声声在村子里响着。点起窜天猴,炮快速地飞着,摆动着尾巴,一下子窜上了天,在天空中炸出一朵红色的花儿,点燃鞭炮,我们很快就跑出去捂着耳朵,这震耳欲聋的声音让我们又好奇又害怕,生怕炸伤自己,放完炮后,我们被冻的直哆嗦。

洗完手,走到桌前,看着五花八门的菜,我们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等所有人到齐后,大家一起举杯欢庆,可口的饭菜一下子被我们扫光了,年夜饭可要比平时丰富的多。

吃完年夜饭后可不能入睡,看看电视,聊聊天,等着时间来守岁。大概六七点时,我们围着草堆,等爷爷点着了篝火,我们就一个个的跨过讨个喜头。

大年初一,吃完早饭,就是我们小孩子最幸福的时候了,要收压岁钱。先收长辈们的压岁钱,也是最多的,一个红包就是两三百元,最大的竟有五百元。可手中这么多的钱还没捂热,就被妈妈用小孩拿着就丢了的借口趁机拿走,我这还来不及高兴的零花钱,唉……

快中午时,我们就要去亲戚家拜年了,走到街道上,眼前人山人海,周围还有卖玩具的,做糖人的,卖小吃的……街道上还有舞狮的,它们左跳右摆的,动作行云流水,协调有序,看的人们掌声一次又一次……

春节一转眼就过完了,大人们又要去工作,小孩子们也快上学了,谁也不会忘记春节假期的美妙。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春节(十四)

《送年》

每次回老家过年,总能看到门前放着几个红纸袋,大红的底上印着一个胖的可爱的孩子,抱着一条鲤鱼,拼命吸引人们的目光,遮遮掩掩似乎不想让大家知道里面装着什么。

但我暗自欢喜,每次红纸袋出现在我家门前时,都预示着一个重要的习俗来临——送年。

清晨,楼道里弥漫着蒸气。家家户户都不约而同地来到楼道里,架起大锅。下面耐用的身经百战的火炉里,滚烫的炭红的发亮,窜起欢乐的火苗。开水咕噜咕噜的响着,一块块肉被丢进锅中,急不可耐的开始了了它们的“闭关修炼”。忙碌的人们穿梭在“仙气”中,仿佛成了如鱼得水的神仙。

几十只好看的碟被齐齐的摆在桌上,只留得一声清脆的回音。与清晨相比,现在安静多了,人们回到家,准备起各式菜肴来。厨房里穿出一阵油特有的“滋啦”声,橙红的彩椒,金黄的油,七彩的食材,如同久别重逢的好友在一起“煮酒论英雄”。

各色糕点在眨眼间占领了桌子,像一只待命的军队随时准备去攻下一座城池。或许,它们先攻下了我的心。

桌上摆出两个蜡烛台,用银仔细的漆过一遍,挂了串火红的流苏。加上烛火摇曳,映照出一缕令人敬畏的古铜色。好像真的有神灵降临,来品尝这道独特的宴席。在神秘的烛光里,红的糖,绿的菜,彩的果,让人眼花缭乱,望而生畏。随后点起的三只香火,轻烟袅袅,熏陶出了不一样的韵味。

送年一过,我便彻彻底底的沉浸在吃的海洋里了。然而,每当冬日的阳光照在幸福的我身上时,我总是在期待下一次,与红纸袋的美食之约。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春节(十五)

我的家乡在横山,说起我家乡最盛大的节日,莫过于春节。而最热闹的当属大年初一了。

大年初一这天早晨,家家户户一家老小都会准时起床,一起动手包饺子。而且包饺子也有分工:通常是一个人和面,一个人制作肉馅,剩下的人便擀皮包饺子。一家人忙活起来,热火朝天,仿佛时间在他们那里比什么都重要,而这气氛,则给原本就喜庆的大年初一更加增添了年味。

包完饺子后,接着便是煮饺子:将饺子放在用高粱杆编成的圆盘中,一个一个地往下“跳”。

随后就是另一大步骤:炝粉汤了。炝粉汤时,总会有一个经验丰富的父亲或母亲亲自下锅炝。粉汤炝好后,会传来一股丸子、卤鸡丝、豆腐条和粉条等食材诱人的香味,让人真是垂涎欲滴。

粉汤饺子出锅了。出锅的饺子香气扑鼻,让人忍不住想要多吃几碗,谁如果吃到包在饺子里面的钱币,那谁就是新年里运气最好的。

而过年吃饺子,则有另一个独特的寓意:饺子从字面上来说跟交子,也就是交好运差不多,所以人民把这种盼望交好运的心情象征到了饺子身上,所以在过年时,每家每户都会在大年初一早上吃一碗象征交好运的饺子。

吃过交上好运的饺子之后,人们便开始聚在一起谈天说地,交流一年来的收获。久别重逢的一家人又汇聚一堂时,便少不了打扑克牌的娱乐活动了。每次会有三个人轮流来玩……结束后,每个人又流连忘返,对其他人说:“下次我还会来的,做好准备。”仿佛又在无形中对家人诉说了重逢的喜悦。

这一天,不管是走到哪里,都洋溢着一股浓浓的亲情与友情啊!春节也就此拉开序幕,一直要持续到正月十五……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春节(十六)

寻年历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不同的风俗,我的老家是山东济宁,我们到了过年,几天更是热闹了。

在那一天的晚上,我们都会去逛年会,说是年会,无非就是来准备年货和供小孩玩的。年会上琳琅满目的东西,应有尽有,有套圈,烤肉,玩具,鞭炮等等,我到了那儿,恨不得把所有的好吃的东西都尝一遍,并且,每个摊位上都挂着灯,形态各异,但都是发的红光。我们那儿的年会,可不止如此,年会上还有一个马戏团表演,只需要买一张票就能进去,那里面的动物那叫一个神,仿佛和人一样,人说什么,它就干什么,让人匪夷所思,比驯服的狗狗还听话哈。每个年会我都会去,目的不是看表演,而是品尝一下美食,好吃极了。逛完了年会,人们回家的回家,收摊的收摊,大街上只剩下那几盏灯在暗中发着光。

到了家,我们那儿还会走亲访友,那时候,我一天收到了好多礼物,还会收到许多压岁钱。但也要跟着大人东跑跑,西跑跑,一天下来也很累,但心里也很高兴。

吃完年夜饭,第二天早上时,也是我最期待的,在我们的村口,正中央摆了个大舞台,会表演京剧,那时候,我听的云里雾里,只坐个小板凳上呆呆的看,听乏味了,就找几个小朋友去玩,可开心了。这虽然不是风俗,但每年都这样,自然我也就称风俗了。

在二月二,我们都会去剃头,说是辞旧迎新,并且还会把黄豆用调料腌好,放油锅里炸,我们俗称“蝎子爪”,防止家里有蝎子,一个又硬又小的豆子,但味道还可以,一咬嘎嘣脆,吃着可带劲了。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风俗,你呢?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春节(十七)

张天然

在我们的老家,每年春节都有一个特别的习俗——包饺子。

大年三十那天,我一起来就到处问:“今天要做什么菜呀?”妈妈告诉我:“要做鱼,寓意着年年有余;要做年糕,寓意年年高;要做……最后还有一个必须要做的东西,那就是饺子。”我点了点头,跑去帮爸爸干活去了。

干活干了一会儿,我好奇的问爸爸:“我们过年每年都吃饺子,这是为什么呢?”爸爸对我说:“饺子一般在半夜吃,这是与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应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的意思。过年吃饺子,一是因为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有招财进宝之意,二是饺子里有馅儿,人们便把吉祥的东西包紧来,寄托人们对新一年的期望。”

我听了爸爸的介绍,恍然大悟,继续和爸爸干活。转眼间就到了要包饺子的时候,爸爸一边往面粉里倒水一边和面,妈妈拿起刀把肉剁碎,我就负责帮他们拿他们需要的东西。面和好了,馅也剁碎了,爸爸拿起一个面团把它按扁,拿起擀面杖,飞快的把面团擀成了一张面饼,我看着爸爸一张一张的擀着,我张大了嘴巴惊讶的看着面团一个一个的减少,爸爸这擀皮的手法可以呀,速度这么快,我也想试一试。我对爸爸说:“爸爸我也想试一下!”爸爸点点头同意了,我接过爸爸手中的擀面杖,学着爸爸的样子,擀一下就转个圈,我本来以为会很成功,可是擀了几下就把面皮扯碎了,爸爸帮我把扯碎的面皮一点一点揉回来,最后我只擀成了一张长方形的面饼。我要去跟妈妈学包饺子,把面皮摊开放上馅儿,把皮儿包成花边,我包了几个都特别丑,特别是那一圈花边儿。

包饺子是北方人过年的习俗,边吃饺子边看春晚特别幸福。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春节(十八)

胡晨斌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一个地区都有着不同的习俗,从不千篇一律。而我的家乡安徽铜陵过年的习俗在细节上肯定会有所不同。

按照铜陵的老规矩,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到了这一天,孩子们可以自由的玩耍,无拘无束。而大人们呢,就没有孩子们这么悠闲了。大人们会拿出提前准备好的食材,用于做过小年的饭菜。

过小年的大餐一般在中午或晚上举行,其菜品的丰盛程度几乎不亚于除夕夜当晚的年夜饭。说完了腊月二十三,再说说一年的最后一天除夕吧。

除夕,顾名思义,就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到了这一天大人们准备丰盛的年夜饭。和大人们不同,孩子们却是悠闲。在当天,大人们为了图吉利,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所以孩子们想怎么玩就怎么玩,除了一些孩子做了一些“上房揭瓦”的事,不然是不会拿皮带“爱护”还子的。

到了晚上,一大家子人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孩子们一边吃着美味丰盛的佳肴,一边收着来自大人们的红包,那感觉别提多爽了。全家吃完饭,在之前都会到院子或广场放烟花。“爆竹声中一岁除”,爆竹既像灵活的精灵,稍纵即逝。又像一头巨大无比的大象,声响巨大。人们带的爆竹不知不觉地放完了。这是人们就会闲聊两句之后依依不舍的回家。在笑声中看着春晚就代表着新的一年的到来。

过年的最后一天也就是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元宵节是春节的尾声。这一天的习俗是看花灯、吃元宵和猜灯谜。元宵节的结束代表着这十多天盛典的结束,载着全中国人民的梦想离开,让全国人民在新的一年扬帆起航。

这就是安徽铜陵的春节,热闹而又喜庆。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春节(十九)

破五

同学们,你们知道“破五”吗?“破五”是指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是送年的意思。过了这一天,一切就慢慢恢复到大年三十以前的常态了。

旧时,初一到初五,民间有很多迷信禁忌,如不得用生米做饭,不能动针线,不允许搞卫生,不能打碎东西等,过了初五之后,这些禁忌即将解除,故而称此日为“破五”。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初五这天,我们全家要早早起床,进行大扫除。每个房间,每个角落,都要仔细清扫,从每间房屋里把垃圾扫出门外。楼道里,家家户户从屋里扫到屋外,从楼上扫到楼下,把所有清扫出的垃圾杂物堆在一个角落里。人们拿来一个极大的爆竹(二踢脚)插在垃圾上,把它点燃,轰一声炸开,寓意着将所有晦气、穷气全部赶跑。

“破五”这天,家家都要吃饺子,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都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在家乡,人们把一切不顺心的事都归结到“小人”身上,除掉“小人”才能大吉大利,顺顺当当。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都在剁馅儿,外面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人们一改前几天过年的慵懒松散,开始劳动。

从初一就关门的商铺大都选在这天开张,放鞭炮送穷神,打开门迎财神。清代顾禄《清嘉录》云:“正月初五日,为路头神诞辰,金锣爆竹,牲醴毕陈,已争先为利市,必早起迎之。”商铺都争先恐后地早早开门,预示着新的一年必将财源滚滚。

初五送年齐扫尘,破除禁忌敬财神。响鞭崩去不吉事,饺子吃出好运来。开门纳福晨曦照,喜鹊登枝鸣早春。“破五”送走了年,人们又用劳动去迎接新一年的生活。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春节(二十)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不同的风俗,如:包饺子,拜神,守岁,舞狮等。在我的家乡过春节时,最重要的习俗就是包饺子。

有关包饺子的传说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娇耳汤》:传说古时候有一位医生,他任长沙太守时,他看见许多平民百姓在临近春节时,因天气十分寒冷,经常冻伤耳朵、手等。那位医生看见后,就用羊肉、辣椒等驱寒的药材包成娇耳,做成娇耳汤分给所有平民吃。那些冻伤的人吃了娇耳汤后,冻伤全都好了。所以从此以后每年的大年初一,人们在庆祝新年时,就模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食物,那就是今天的饺子。

每年到了除夕那天,外婆和外公早早起床,大扫除、贴对联、挂灯笼……到了下午才正式开始包饺子。刚开始,我和外婆在一旁做包饺子的馅料。有五花肉、玉米、蔬菜等许多五颜六色的配料,看得我眼花缭乱。外婆负责将肉和洗好的配料剁碎,而我负责将蔬菜洗好并削开,同时将玉米粒剥下来。剁好后将所有的配料倒进一个大盘里,并加入油、盐和酱油,混合搅拌,配料配好后,就可以包饺子了。外婆先用清水粘粘饺子皮,然后将配料用勺子挖一大勺放到饺子皮上,接着将皮的两边合上,折出花纹,最后用手一压,一个饺子就完成了。

我跟着外婆包了好几个饺子,可每一个饺子在包好后就裂开了嘴巴。正当我焦急得想补救办法时,外婆却笑呵呵地说:“你看看你包的饺子,都没有用力折花纹,虽然中看,但不中吃啊!”我恍然大悟,最终做出了令我最满意的饺子。

这就是我的家乡风俗,是不是很有趣呢?你也来试一试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