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帮作文体裁读后感内容页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000字以上

2022-12-03 03:59:53读后感打开翻译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以上(一)

大渡河上的较量

“破衣烂衫、忍饥挨饿,但朝气蓬勃、意志坚定”,这是书中所介绍的红军最初的模样,读完《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中,让我更深入的了解了红军的真实样貌。

《红星照耀中国》,这是一部纪实作品,由埃德加·斯诺通过实地考察,对战争亲历者的专访,首次向世界讲述了中国红军和苏区的真实情况。记载了多位革命领导人的第一手资料,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出了客观的评价。胡愈之曾经说过:“它是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

一直以来,我对红军的印象,便是高大威猛,战无不胜。他们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历经无数场战斗,将中国军人英勇机智的品质展现得淋漓尽致。

《红星闪耀中国》用了大量的篇幅讲述那令全世界都为之震惊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毛主席在《七律·长征》中写道:“大渡桥横铁索寒”,讲的就是长征中勇夺泸定桥的故事。

当时,红军长征走到了大渡河边,过河只有唯一的通道,那就是泸定桥。桥上16根铁索延伸向河对岸,但铁索上一半的木板早已被狡猾的国民党军队拿走,河对面,就是敌军的机枪。红一军团抢先一步,顺利渡河,但是后面的大部队却被敌军发现,正追逐而来。铁索下,是波涛汹涌的河水;河对面,是虎视眈眈的敌军;身后,还有追赶而来的敌人。被逼入绝境的红军并没有退缩,他们由30人组成的“敢死队”为后面的大部队开路。他们背着毛瑟枪和手榴弹,爬上摇摇晃晃的铁索。一个战士落入河中,又有另一个战士靠近桥板。他们用身体搭成了一座“人”桥,艰难地让部队过了河。

读到这里,我仿佛也来到了大渡河畔,耳边回荡着他们嘶声力竭的呐喊声,眼前浮现着一双双坚定的眼神。近一个世纪过去了,这场大渡河上的较量已载入史册,在中国的近代史上熠熠生辉。

都说生命诚可贵,他们难道不要命吗?哪个正常人又会不爱惜自己的生命?但是,正如书中所说:“这些战士参军不是为了混碗饭吃,而是甘愿为了革命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是信仰的力量。他们为了共产主义的信仰,为了中国的和平统一,心甘情愿奉献出自己的力量,哪怕是生命。他们是大渡河英雄!这场较量,拼的并不是谁不要生命,而是对未来的信心和对信仰的坚守。

和平年代,或许没有什么需要我付出生命去换取的。但若我能学习红军战士,在做自己不敢做的事情时,能咬咬牙,狠狠心,对梦想多一些坚守,脚步多一点执着,再往前踏一步,或许就能成功了!

勇夺泸定桥只是长征中的一个片段,二万五千里征程中,无论是四渡赤水河,还是飞渡金沙江,都展示了红军的智谋和勇敢。长征,是一场盛大的举国迁移,也是最为震撼的奇迹之一!而这样的奇迹,唯有我们的军队能做到。

红军的战斗力体现的是共产党非凡的精神和素质,这也是缘于优秀的领导。老一辈优秀领袖,如毛泽东、贺龙、周恩来等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正是因为他们的远见卓识,才为我们开辟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让我更深刻地了解了这段历史,从而学习到了红军战士的革命精神,真正明白了让这场战争胜利的原因。大渡河上的较量已成为历史,但重读历史,会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以上(二)

作为第一本向世界介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的图书,它在英语世界获得了轰动性影响。这本书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

《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作。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间,他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在书中,作者用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耀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坚强的精神风貌在书中都有生动的体现。

在阅读中,我了解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共产党将领的生平经历,他们虽经历不同,性格有异,但他们都为了一个共同的信仰——建立没有剥削、压迫,人人平等的新中国而奋斗!倾其一切,无怨无悔。

在阅读中,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那横在江心的铁索,出现了那巍峨高大的雪山,又仿佛让我涉身于泥泞的草地,啃着身上仅有的半块粗粮。我体会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红军战士所付出的艰辛,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战友们一个个倒下,红军战士仍克服艰难险阻,保留下了革命火种,在陕北胜利与友军会师。通过这次世界之最的战略大转移,不仅对我们党的政策进行了深入宣传,而且也孕育出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在阅读中,我知道了“真正的”红军的生活,我还知道了“红小鬼”;我为那些在战争中颠沛流离,在国民党的剥削下艰难度日的老百姓深感同情;我“亲身经历”了那次的西安事变,看到了共产党在民族危亡之际,从民族大义出发,愿与死对头国民党合作,举起了共同抗日的鲜明旗帜……

《红星照耀中国》把我再次带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光辉历程,像一幅画卷徐徐展开,他们的坚定信念和英雄壮举在今天也深深震撼着我的心灵。

读《红星照耀中国》之前,我对当年的战争情况一知半解,对于中国共产党的了解也不够深入;读《红星照耀中国》之后,我真正感受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力量,也体会到了如今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引用书中“中文重译本序”中胡愈之的一段话:“今天在又一次伟大的历史性转变的日子里,为了解放思想,开动机器,大踏步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进,重读这样一本书是值得的。”特别是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革命先辈筚路蓝缕的创业史就是我们培养爱国心,珍惜当下美好生活,立志报国的最好精神动力。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以上(三)

百折不挠铸就华夏基因——《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雷添羽

《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让我们认识到了有关红军、红军领导人以及苏维埃共和国等的种种,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也当属红军了。

红军战士在长征之路,历经艰难险阻,转战大半个中国,跨越了十四个省份。在漫漫长路中,自然条件犹如随时出招的暗器,对红军这支庞大的队伍肆意侵袭。红军战士面临的不只爬雪山、过草地这些看起来简单的行径,终年积雪的山脊寒风刺骨,峡谷大江汹涌险峻。可是在如此恶劣环境下红军战士仍有“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气概。是红军战士坚定的信念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共同担起了伟大的革命理想。中国工农红军以持久不衰的力量拯救了整个中国。

我感同身受到红军战士那份英勇顽强与百折不挠的精神。也正是中国人民的这份不怕困难、团结进取、自强不息坚定的信念,照耀着中国,勇敢站立了起来。从此再也无人敢轻视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提醒着我们即使身处和平年代,也不要忘记无数革命先驱曾在狼烟四起中横刀立马,在民哀国殇之时挺起了民族的脊梁,他们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冲锋陷阵、赴汤蹈火。每一位红军战士仅凭一双草鞋一杆土枪,甚至没有受过任何教育,但有着共同的梦想,于是踏上了长征的征程,我深深为他们而感动。今天的一切来之不易,当我们沉迷游戏,不务学业时,想一想伟大的先烈,他们用血肉成就了今天的生活,我们应当无比珍惜,从当下开始好好学习,不愧对于每一位革命先烈。

我记得去年的国庆节,母亲带着姐姐和我回到乡下的爷爷奶奶家中。国庆节期间,水稻成熟了,我们帮助爷爷奶奶一起收割水稻。在福建南部,国庆节期间天气仍然很热,整个早上我们切好米饭后,中午我们回来炖饭,下午不得不在烈日下奔赴“战场”。我觉得太累了,大汗淋漓,我发脾气了,把镰刀扔了出去,不耐烦地说:“这么热,不干了”。母亲教导我,说:“这么点苦都受不了,你对得起那些革命先烈吗?他们过草地沼泽,寸步难行;供给不足;敌人围追堵截,四渡赤水;爬雪山,衣物单薄,他们历经千辛万苦,但他们也没有放弃,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顽强不屈、百折不挠。”听完母亲的话,我抬头看着母亲,看着爷爷奶奶,他们头上的汗水也直流,背后也被汗水浸湿了。我羞愧难当,为了弥补我的过失,为了学习红军战士的百折不挠精神,我更加努力地抢收水稻,一直奋战了半个月。

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不再气馁、不再退缩。他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他们在强大敌人面前决不服输、不屈不挠的精神,影响着我们一代又一代。这种革命精神已经成为一种民族精神,融入了华夏基因,激励每一位中华儿女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以上(四)

在以前那个战争频繁,硝烟四起,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的社会,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不顾流血,不顾牺牲,心怀永恒的信念,他们决心要整救这个时代,他们艰苦奋斗,谱写出了许多华美的文章。这一切,都被一位叫埃德加。斯诺的美国记者写成了一本书——《西行漫记》,后又改名《红星照耀中国》。就让我们打开这本书,去看看那条他们用血铺成的路……

作者埃德加。斯诺在1936年的6月~10月,在中国的西北革命根据地,采用了对话,实地考察,采访等方式,将他的所见所闻都记录了下来。包括许多红军的生活情况,战争情况,家庭背景。在陕北时,斯诺还采访了许多红军和共产党的领袖,他在书中用大量笔墨记叙下他们的言行举止,探寻他们加入共产党的原因。闲暇时,斯诺还会与老百姓交谈,对陕北的社会制度,百姓生活做了广泛性的调查。斯诺将这一切总结起来,才有《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

在阅读这本书时,我最喜欢的一个情节是斯诺讲述红军长征的艰难过程。斯诺用了大量数字来证明长征的伟大成绩,如18条山脉,24条河流,12个省份,62座城市,十个地方军阀包围。这几个简单的数字,这寥寥的几笔,已足够让我们了解到当时长征到底有多困难。他们要想办法突破敌人的四道防线,降低损失,改变战术,轻装上阵,这对红军来说,只要稍有不慎,都是致命的重创,他们只能想尽一切办法去面对。因为他们不能退缩,也不会退缩,他们背后即是万家灯火。斯诺在此文章中还花了大量笔墨描绘了红军在大渡河克服的种种困难,红军创造的奇迹。此外还介绍了红军在过草地,经过少数民族区所遇到的难题。长征之路如此艰难,他们就不曾有过放弃吗?自然没有,因为他们有信念,他们有理想,他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在这条由鲜血铺成的路上,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他们的精神,将在这条路上永放光芒……

《红星照耀中国》缓缓合上,而红军的精神永不终结。真是因为有了这本《红星照耀中国》,让我们目睹了中国的精神,自古以来,我们便不怕输,不认输,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又怎会怕输?我们应该像红军前辈那样,坚韧不屈,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新时代的重担交给了我们,又怎可以退缩,我们要继承红军前辈的精神,将其在新时代中发扬光大。

慢慢的,往日的记忆逐渐消散,逐渐成为历史。但,我们都不能忘记——

——我们,一直要在这条革命前辈们用鲜血铺成的路上走下去,而且我们还要在这条路上,将他们的精神传承下去,传承他们的精神,一直走下去……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以上(五)

暑假的第一周中,我阅读了《红星照耀中国》,它记述了自红军长征以来,在陕北一带活动直到全国统一战线共同抗日初期的一系列事件,当时红军的生活纪律、战斗都被它记录来,是当时历史的真实记录,弥足珍贵。

埃德加·斯诺,作为本书的作者,让人认为他应该是一个对共产主义无所不知,同时深深向往着它的一个人。但实际上,他只在红色中国”进行了四个月探索,却将在旅程之初心中的满腹疑问悉数解决、为什么呢?因为他在这短短四个月的时间里,他采访的对象大到国家主席,小到百姓。范围之大,让人不得不对他的探索之心十分惊讶。作为纪实作品它的人物故事都是真实的。他的严谨认真与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文采与情怀,让他的文学价值更上一层楼。

它成功刻画了许多人物形象,比如在“红小鬼”一节中的一处外貌描写红彤彤的脸,闪的发光的明亮眼睛。这样的一个孩子你一看心就软了来,就像遇到一个需要友情和安慰的流浪儿一样。它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将一个红小鬼的活泼成功地写了出来,并在之后通过一系列对话揣摩他的性格:活泼可爱,天真,同时爱憎分明,对于黑暗的压迫敢于奋起反抗。表达了作都对红色中国的希望,对于一些历史事件,如强渡大演河、飞夺淀桥,“时当五月,山洪暴发,水流湍急,河面甚至比长江还宽”“他们发现已有一半的木板被葬走了,在他们面前到河流中心只有空铁索”,道出红军长征时所遇到的困难与艰辛。也表现出了长征这段英雄史诗。

而全书的行文线索也包括着作者自己对红军的感情变化。作者之前并不是一个狂热的共产主义分子,而共产党也更像是隐藏在国民党教散播的谣言迷雾后的神秘事物。在四个月的“红色中国”探索初期作者提到他注射了天花,霍乱,鼠疫等一切有能力拿到的预防针,表面是对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恐惧与不适,实际也不无对“红色中国”的怀疑与戒备。而他在拨开迷雾,一睹真正共产党的面貌的过程中,怀疑渐渐淡去,取向代之的则是赞美与欣喜,他确信“红色中国”的“人们的信仰是人类历史本身的丰害窗与灿烂的精华”。

《红星照耀中国》首次出版于1937年,中国当时陷于战乱,与世隔绝、而作者也是第一会敢于突破重重封锁,长途段涉来到苏区的外国记者,这本书的出版,让身处世界以们对于当时中国局势变化有的了解,它将当的世界上任何对中国共产党进行诋毁,诬蔑的话尽数推翻、同时展现了中国产党为民族解放由不懈努力与奋斗,写出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向全世界展现了正向红星”一样熠熠生辉,照耀世界的红色革命,同时也像象征着中国共产党所向往的新中国。

如今,距离这本的节的出版已经过了八十多年,八岁多年来,这本书的活力丝毫未减,人们在阅读它的同时,仍然能感受到这段革命历程给人们带来的力量。现在,它仍然像一颗红星一样,让我们回望历史,脚踏实地坚定地走向未来。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以上(六)

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

——蔡和森

“自然”“生动”“有生活”“有激情”,是这本书的关键词。斯诺怀着发自内心的尊敬与豪情,用生动的笔触写下了这本描述真实的红色中国的著作——《红星照耀中国》。

这本书技术日渐成长的中国共产党的成长点滴,向读者描绘了革命斗争期间中国共产党红军战士坚忍完成的斗争意识,这名一家亲的雨水情以及革命斗争斯诺而言的义务

这本书记述日渐成熟的中国共产党的成长点滴,向读者描绘了革命斗争期间中国共产党红军战士坚韧的斗争意识,军民一家亲的鱼水情以及革命斗争于斯诺而言的意味。

小到党员与民众的生活作息言谈举止,大至共产党基本政策,毛主席对待抗日战争的著名论断,令人仿佛亲身进入那个年代与红军战士们在前线,抗战之余不忘好好学习文字,就算条件再艰苦也严守纪律不忘运动锻炼,在众人脸上更见不到丝毫愁苦……

斯诺笔下的红军战士,们大多是有着红扑扑的脸蛋,亮闪闪的眼睛,饱含充沛的精力,拥有率真爽朗的性格的。就连从他们口中冒出的那些,如同是从政治课本上抓到硬塞进脑袋中的马克思主义言论,都是那么活生生的,那么带着些泥土气息的可爱。

通过书中一段文字,我们不难发现新中国的成立是如此不易,红军战士们是如此的自强不息。

“不久,我就发现自己完全错了。红军的大部分是青年农民和工人,他们认为自己是为家庭、土地和国家而战斗的……普通士兵的平均年龄是十九岁……虽然许多红军士兵已经作战七八年甚至十年,但大量还只是十多岁的青年……再一方面军中,共有38%的士兵,不是来自农业无产阶级(包括手工业者、赶骡的、学徒、长工等)就是来自工业无产阶级,但58%是来自农民,只有4%来自小资产阶级——商人、知识分子、小地方等的子弟。”

可以说共产党的组成很弱小,可这并不能打击红军战士们对革命的热情与希望。在红军战士们的眼中,没有文化并不可怕,那就是学!“红军士兵从入伍的第一天起,就开始学习专门为他们编写的红色课本。”年纪小在他们的眼中根本不是什么大问题,该有的身体素质,怎么都会锻炼出来!“跳远,跳高,赛跑,爬墙,盘绳,掷手榴弹和射击方面的激烈竞赛,受到鼓励。”

斯诺对于年轻的他们的评价很高“忠贞不二,坚定如一,只有很年轻的人才能做到”,而他们的将领也是令人崇敬的。他们的将领在战场上喊着的是“兄弟们,跟我来”,而不是“兄弟们,向前冲”。当时的他们中都没有高薪和贪污,对于百姓而言负担只是吃穿。当时他们没有民主概念,但对于“自由”的追求却很多。

当时的中国处在内忧外患的境地,侵略者在铁蹄践踏的国土,可当权者却打着“攘外必先安内”的口号,将屠刀指向国内同胞。整个中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这种危急关头,追切需要有人站出来挽救危局,而这个人就是毛泽东以及其他领导下的共产党,有多少像夏明翰一样的战士们为了革命的胜利牺牲自己“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越来越多的人义无反顾,前仆后继地参加革命、参加共产党。红军战士们在为中国人民争取自由,争取解放,争取独立的道路上牺牲小我,化作那暗夜中闪闪的红星,一直闪耀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以上(七)

申睿

2021年是建党一百周年,为了了解我们党的历史,我便去了解并阅读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

埃德加斯诺自1930年以后,为采集新闻遍访中国主要城市和东三省,内蒙古,台湾以及日本,朝鲜,荷属东印度。1931年九一八事变,在上海目睹淞沪战争,热河战争。1936年6月访问陕甘宁边区,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关于《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曾用《西行漫记》这个书名作为掩护,本书主要讲述了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毛主席的《七律长征》,也描述了中国伟大的长征其中的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体会长征的不易以及红军的意志坚定。而本书的描写更是如此,他向我们介绍了红军长征路上遇到的种种困难以及红军是如何咬牙度过的,毛主席曾说过红军是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他们都是中国的英雄。使我印象深刻的是红小鬼,他们也参加了长征,爬雪山,过草地,这些对于孩子可都是生命危险啊,但他们坚持了下去,为了中华之崛起而坚持,这种对革命有着坚定信念,不怕牺牲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难道不就是长征精神吗?在过草地时,也有红军舍弃自己让战友追上部队不做多余的牺牲,这种顾全大局,团结,不怕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不就是红军精神吗?不仅是红军们,还有他们的领袖们,其中彭德怀让我十分敬佩,他生活简朴只有两套制服;性格率真,他唯一的衣服,就是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他为了这件战利品而孩子气的得意;乐观豁达,勇敢,彭德怀上街不带警卫,司令部门口只有一个哨兵,国民党悬赏捉拿他,他却命令将传单保存起来,用背面印红军的宣传品;他平易近人,彭德怀喜欢孩子,身后常常跟着一群孩子。这就是红军及其领袖,他们把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为了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怕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他们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而又互相关爱没有彼此之分。2021年也是不平凡的一年,疫情还没有结束,但只要中华人民团结起来,困难终将被战胜,这也正是红军精神的团结,我们要将这一精神传承下去,永远留在中国人的心中。

“如果希望有颜色,那么一定是红色。”正是红军的努力才创造了现在的光明,也愿我们党的未来一片光明!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以上(八)

有这么一个国家,他在经历百般屈辱后奋然崛起,成为亚洲乃至世界上的一位“巨人”,他就是——中国!

清时,英国用恶毒的鸦片强行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自此,中国犹如一只待宰的羔羊,被各国剥削期压。条约,是欺辱;战争,是灾难。中国同胞遭受着空前的摧残。

腐败的官员、黑暗的社会、无能的皇帝……中国仿佛坠入深渊泥潭,四周是各国虎视眈眈的目光,贪婪冷厉。怎么了?自古便是先进国家的中国怎么了?他怎么倒下了?怎么办?有谁来帮帮他?他没有力量了……

残酷黑暗席卷中国,人心惶惶,一片漆黑中,忽然冒出一束火光。是谁?谁在为中国点灯?只见那火光从开始的晃晃悠悠、险些熄灭,到现在猛然间火势迅涨,分散各处的火苗会在一起,中国在燃烧!

瞧,你看那些人,他们扛着钢枪,奋不顾身冲向战场,失败了又有一批人冲上来,前仆后继。终于,侵略者被打跑了,革命胜利了,中国开始崛起了!

你看啊,那个名为毛泽东的人,是这震惊世界的军事战役的领导者,他身后的那一批人啊,周恩来、朱德……哪个不是中国的英雄?世界震惊了,他们不相信中国胜利,这时,一本名为《红星照耀中国》的书,使他们哑然无语,只剩赞叹。

书里写了什么?一位叫斯诺的“外国”记者,进入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记录了他的所见所闻。书中所写震惊了世界,震撼了国人民的内心。

红军万里长征,“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它的胜利,是中国的骄傲,红飘带飘向世界。

但胜利是容易的吗?显然不是。我很清晰的记得一个故事,一位叫杨靖宇的将军,日期间牺牲,日本军官命人剖开了他的胃——他们惊到了。有什么呢?是什么让他们这么吃惊?那从杨靖宇胃中取出的东西——草根、树皮、棉絮……人怎么能吃棉絮呢?呵,长征里的那些人,有的饿极了石子都吃,这有什么不能吃的?

还记得那个13岁的女孩小兰,为救人掉了一袋干粮,瞒过所有人,每天只吃野菜,后来身体支持不住了,其他战士发现,纷纷将自己的干粮分她一点……长征是漫长的,路途是艰险的,战争是残酷的,牺牲是残忍的,漫漫长征路里红军战士们的坚持精神和互相的陪伴激励让人感动,落泪。

中国掀起一番爱国潮流,爱国人士在努力,红军战士在战斗,中国革命在进行。终于,中国胜利了。

正如作者所说:“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如一颗闪耀的红星照耀着中国的西北,且必将照耀全中国。”这颗红星闪耀在中国上空,光辉遍布全中国,世界在瞻仰它。

读完这本书,我默默地看着窗外,高楼林立,回想着校园操场中心上的红旗飘扬,五星闪耀。是啊,我骄傲!我生为中国人!

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现在我们的生活比那时幸福太多太多!我们不要辜负那些为国献身、牺牲的红军将领和爱国人士,做到“中华人,必强!”

红色中国崛起,屹立在亚洲,他向世界昭示着“中国必富强,红星耀中国!”

猜你喜欢